在血与火中复活(下)——读《双城记》有感

                                                出路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在这个时代,机器吞食着工人的生命;在这个时代,一位幽灵正在徘徊;也正是这个时代里,我们在斗争与压迫的循环里找到了出路。

      19世纪中期的大英帝国拥有着一切。遍地的工厂喷涌出无穷的财富,广袤的土地遍布全球,帝国的战舰在世界上每一片海洋游弋,伦敦的绅士们远隔重洋,奴役着另一片土地的亿万人民,内阁首相转动笔杆,就可以搅动世界风云。毫无疑问,此时的英国是世界的霸主,是时代的宠儿,是繁荣与辉煌的代名词,哪怕是伦敦最贫困的的工人,在提起帝国的荣光时,也会骄傲地挺起胸膛。

      但此时的大英帝国却又一无所有。工人的工资甚至不足以饱腹,幼小的孩童被迫去当童工,妇女的身体被过于繁重的劳动摧挎,下城区的贫民饱受污染与疾病的荼毒,英国的辉煌令人惊叹,可英国的苦难却无人知晓。人民大众创造了帝国的荣光,但荣光只配被“体面人”享受,工人会为帝国的成就而骄傲,但帝国不会在意一位工人的死亡。于是,最璀璨的辉煌与最深沉的苦难同时在伦敦出现,它们相互拉扯,将伦敦甚至整个英国撕成了两半。

     


      在那时,本书的作者狄更斯就已经敏锐地预感到,另一场风暴即将迫近,已经发生的工人宪章运动更是风暴来临的最好证明。他赞美并期盼着革命与共和,但他又恐惧着暴力的泛滥,担心反抗者成为新的压迫者,害怕整个英国被入血腥的漩涡,无数人的鲜血白白流淌。在焦虑与矛盾中,他写出了《双城记》,想借此表达他对英国未来出路的思考。于是,他用书中卡尔顿替他人赴死,以一个人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幸福这一行为告诫读者:在革命中,暴力在许多时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用博爱与宽容化解矛盾与仇恨。

      但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并不算完全正确。向来只有个人背叛自己的阶级,从没有阶级放弃自己的利益,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阶级矛盾是不可能用言语或情感来感化的。就像王权不会主动摘下它的冠冕,资本不会主动舍弃它的财富,压迫者也不可能停止对被压迫阶级的压迫,而这样的压迫只有暴力斗争才能终结。

      更何况,在那时的英国如若真的发生革命,那它也不可能像法国大革命那样最终向同胞挥起屠刀,沾上太多不必要的血腥,更不可能有部分反抗者成为新的食利者,继续压迫人民。因为这次领导反抗的将不再是资产阶级利益同盟,因为如今的反抗者有了统一的思想,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国家,更因为此时的欧洲大陆已经有一位赤色的幽灵在徘徊,有一本册子正在发行,而这本册子的名字,叫《共产党宣言》。


      为了生存而反抗,为了希望而斗争,英格兰的未来自血与火中得到,英格兰的出路在赤色的天穹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血为正义流淌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
    孤雁行阅读 202评论 0 6
  •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 故事中...
    a6ef034ad5aa阅读 297评论 0 0
  •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作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
    1704吴俐虹阅读 776评论 0 5
  • —小品文/PIXIU 《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堪称犾更斯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他耗时数...
    pixiu小品文阅读 4,567评论 6 12
  • 书看完了,说一下对人道主义的看法,狄更斯的描绘很是精彩,即使在略显粗糙生硬的翻译之下,也能看到形象的比喻,辛辣的讽...
    凌若汐阅读 30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