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朝铁厂人物记 43 ── 乔维善


        一九七一年元月十五日,17岁朝气蓬勃的他怀揣着美好的希望,来到了工厂。

       他先是在粉碎工段上班,干的第一件事是搞烧结。四个月后,调到了机台上,成了粉碎工。

       一年后,调机电工段,在配电室跟着师傅赵玉莲学,从此启开了他的电工人生。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伙子,他青出于蓝胜于蓝,在应朝铁厂这片热土上发挥了才干,作出了奉献。 

        他曾辗转铸管车间。一九七九年全厂为迎合大干快上的形势,建成了炼钢车间,他为关键岗位的电炉操作工,干了六个多月。厂里盲目上马的这套落后设备,最终因高能耗、低产出、差质量很快被淘汰。之后又建成了轧材车间,他在这里干了三年。 

         一九八三年厂里修建影剧院,他负责电路的设计,顺利完成了线路的隐蔽工程。影剧院建成后的一九八四年七月份,他调入工会,成为电影放映员。当时使用的是苏制16毫米放映机,后来又配置了国产南京牌F16毫米放映机。为了让职工看上更清晰的大片,厂里又新购了解放牌35毫米提包式放映机,还通过更换镜头实现了宽银幕的放映。在全县除了县电影院应朝是第一个实现放映宽银幕的企业。 

         一九八七年重新改扩建铸管车间,整个电线线路和配电盘的组装都是他完成的。一九八九年四月份铸管生产线投入使用,车间书记邢海柱点名要用乔维善。他从工会调回了铸管车间。 

        最让他炫耀的事情是,一九九二年厂里新上了炉渣砖厂,厂长燕世宏下了死命令,要他在一个礼拜必须装好生产使用的配电盘。他不负众望,组织能工巧匠,夜以继日的拼命工作,在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了高压两面、低压五面的配电盘。 

       乔维善最有功劳的一件事是:一九七三年的七月七日凌晨,全厂突然停电,正在配电室当班的他跑步报告了在大门口组织防汛的李志芳书记。李书记命他,快去总机房要电。因为近日的连阴雨,总机电话近一天了拔不出。可他刚拿起电话,电话通了,对方火急火燎地说:东河已发洪水,快组织职工撤离。他飞速跑步报告了李书记。正是有效的组织指挥,让全厂职工得以安全撤离。顷刻间泛滥的洪水淹没了工厂。 

        乔维善在生产工作中是个受人尊敬的能手,但让他更出彩的事是,他还是个多能的文艺宣传队员,管电管音响是他的专长,可他一化妆,还是个好演员。快板书说得是顺不流畅,竹板打得是呱呱的响,敲梆、敲钹、敲锣鼓,样样都能拿得起,有队员请了假他就替补而上,大家戏称他是“救场演员”。

                           2003年分流候甲煤矿,2014年退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九七五年元月参加工作,为采矿车间的坑下工。 此时马书善的爸爸马金顺是采煤车间的书记、主任。按理说马书记是可以...
    刘爱国阅读 404评论 0 1
  • 高中毕业后的一九七四年,插队到次营镇的逮甲村。 这个喜欢打篮球的女子,最大的愿望是想去金阳或东方红机械厂当个工人。...
    刘爱国阅读 558评论 1 2
  • 这是应朝铁厂特殊的了不起的人物,他用自己的才华书写了应朝铁厂篮球运动的辉煌史,也为全县的体育运动留下了精彩的篇章。...
    刘爱国阅读 1,150评论 3 2
  • 一九七0年八月进厂,他干的第一件事是,与近百名工人一道挖水池。那时也没有什么机器,靠的就是人力,靠的就是人海战术。...
    刘爱国阅读 828评论 0 3
  • 在我的记忆中,不知什么时候年的意味开始淡薄。寻常的日子,寻常地生活。在物质渐渐丰裕的年代,每一天都是节日。每一天又...
    支点轻课class阅读 3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