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粒粒
当一个家庭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以后,尤其是孩子之间年龄差距小,父母马上意识到“兄友弟恭“ 只是一个传说,往往前一秒他们还抱在一起柔情蜜意,下一秒就你哭我喊、大打出手。于是,妈妈的万能职业表上又多了一项工作:家庭警察。
孩子之间打架,往往是幼小的那个吃些亏; 但又总不能判大孩子错,因为小的也总会无事时去招惹一下大的,说总是不管用的,碰到大的心情欠佳时,总是难免引发“战争“。
妈妈总是为难,看小的打不过大的,哭得实在可怜; 但又不知道怎么去“处置“ 大的, 说教,动人的道理讲上一堆, 往往除了浪费唾沫,就是浪费时间,连自己都感化不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当父母的怎么解决孩子们之间的争端,也是一项极难的工作。尤其对于全职妈妈而言,整天缠绕在这些琐碎事情中,情绪往往不好,就像心中埋着地雷,孩子一哭就立即引爆,理智、平和、温柔全都炸飞,剩下的只有大吼大叫。
所以,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养多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更好比是走上了一条荆棘路,走好了,或许看到玫瑰绽放;走不好,就只有扎烂脚后还得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这样说,既是自我开脱,又是自我安慰: 谁家的生活不是如此的一地鸡毛, 当妈容易,当警察难啊!
若不是有一天,我亲眼目睹了一对美国父母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自己还会一如既往地自我安慰。
暑假期间,游泳是生活中的重要安排。天热,孩子又喜欢水,小区游泳池近而方便, 隔三差五,就带着孩子们去游泳。
游泳池有两个,一个常规游泳池,还有一个专为小宝宝准备的、只有两英尺水深的宝宝游泳池。通常,大孩子们会自己在大游泳池里玩,我则坐在宝宝游泳池里看着小宝玩水。
周六人多,美国家庭里有三五个小孩的也是常态,就赶鸭子似的一同赶来。 我要写的这个美国家庭就有三个孩子,大女儿约五六岁,儿子三四岁,小女儿估计两岁左右。
孩子们见了水,扑通扑通往水里跳, 他们的大女儿已经游得很好,像鱼一样自由,两个小的都戴着手臂圈,丝毫不怕水,父母在大游泳池里, 他们就那边玩一会儿,再跑到宝宝游泳池里玩一会儿,乐此不彼。
小男孩很调皮,扑通扑通往里跳,小女孩小心翼翼,总是慢慢下水,哥哥就在水里嘲笑着妹妹,然后蹭地把她拉进水里。因为戴着手臂浮圈,也不会呛到水,只是小妹妹仍会尖叫一声。
在另一个游泳池的父母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动向,就告诉儿子不许拉妹妹。 男孩乖巧了一会儿,自己在水里翻腾,游着游着就又觉得无趣,又打起了妹妹的主意, 扑通一下把她拉进水里, 还硬要把妹妹的头按进水里, 跟他一样在水里憋气, 估计有几秒的时间吧,我看着有点揪心,哥哥放开了妹妹,妹妹头抬起来呛到了水直咳嗽。
这时,孩子的父母同时从旁边的游泳池出来,边走边说: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小男孩见状不妙,爬上岸要跑,无奈爸爸妈妈一边一个,他跑不掉,只好扑通又跳回水里,爸爸上前,一下子就把他从水里拎了上来: 既然不好好玩,捉弄妹妹,那么就不要游了。
男孩开始哭,他自然是贪玩的。爸爸妈妈都很镇定,既没有斥责,也没有妥协。而是把他带到远一点的椅子上,拿毛巾给他裹上。
我听不到爸爸对儿子说了些什么, 因为声音很小,没有喊也没有叫,只是听到男孩的哭声,间或一声一声地哭喊:我要游泳,我不要坐在这里。
妈妈回到游泳池里照顾孩子,爸爸则继续坐在儿子身边,孩子的哭声逐渐变小,又逐渐转成呜咽。爸爸始终陪着,却也没有让孩子下水。
约摸过了20分左右,爸爸让儿子起身,他们一起又来到游泳池,听见他对孩子说:你知道自己刚才做错了什么,应该也明白不该那样对待妹妹,现在可以去玩了。
男孩点了点头,纵身一跃,跳入水中,小海豚一般快乐。
我目睹了事情的整个经过,不禁叹服这对美国父母的处理方式。很显然,这个家庭有家规,有制度,还有父母对于孩子们深刻而理智的爱。
三个年龄差距不大的孩子,这样的“纠纷“自然不会少。对于父母来说,彰显父母的威严很简单,难的是怎么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同时,丝毫不会担心父母对自己的爱会减少半分,而这才是培养手足友爱的温床。
有家规就要执行,错了的孩子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面对孩子的哭叫和眼泪,父母不能软弱妥协,“秉公执法“ ,进行得体的教育惩戒,却同时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吼叫,不打骂, 分寸得当,不羞辱孩子。
如同他们对待自己儿子的行为,因为是在水里犯下的错误,就在岸上思过,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却又没有单独把他留在一边,爸爸始终安静陪着,平和而坚定,这样的处理方式:孩子既意识到自己需要为错误行为付出代价,又不会担心因此而失去父母的爱。
我想这是最恰当的方式,任何时候,哪怕是孩子极其微小的错误,都不应忽视,用理智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 防微杜渐;但哪怕是再大的错误,都需尽量避免让自己的情绪去伤害孩子的感情,越是那样的时候,越是需要孩子明白: 你要有承担错误的勇气,也要相信父母爱子女之心坚如磐石。
家,是孩子启程的港口,更是孩子永远的港湾。
附:家庭警察执法原则
1. 对错分明,执法公正
2. 不暴力执法,不情绪用事,不大吼大叫
3. 就事论事原则,比如若因一个玩具引起的纠纷,惩罚就是不能继续玩那个玩具
4. 家规明确:手足不可“相残”
5. 不应因对于幼小孩子的恻隐之心,而盲目地责罚大孩子。
6. 惩戒的目的是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羞辱孩子。
7. 孩子们之间偶尔的嬉闹,大人不必过多参与,不用心存保护幼小孩子的心理,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孩子锻炼社交关系的摇篮。
8. 爱,是家庭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的基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