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的文章《我们重新认识了“押上全部”》更新后,我只看到第二段文字就再没往下看了。因为李笑来老师说:
感觉通常是“未经教育的”
起初觉得这比喻有意思,可仔细琢磨下来,还真有点意思。
"感觉"真的通常是"未经教育的"
曾经追求一个女生,自己明明“感觉”两人聊天不在一个频次,相处不愉快,可我还是没有放弃追求,当她拒绝我的时候,我却“感觉”特别难受。
这两个感觉都是真实的,但却不是聪明的。聪明的感觉应该是在她拒绝之后感到高兴。难受的感觉就是未经教育的结果。这个教育就是认知,而且是对感觉本身的认知,即李笑来在文中所说的:
科学地使用知识打造升级过后更为靠谱的"感觉”而后不断校正
“我感觉整个人不好了~”
“我感觉他对我不友善”
“我感觉这只股票的价格能上40元”
我们什么时候好好“教育”过自己的这些感觉?
感觉本身体现了认知模式
比如“我感觉整个人不好了~”其实是对当下的意义“感觉”不到了,是对意义的认知暂时出现了障碍。再比如“我感觉这只股票的价格能上40元”,其实是心理锚定导致了贪婪。我们的感觉是认知的一种呈现,但我们通常忽略了对感觉本身的认知。于是我们被未经教育的感觉包围和肆虐。
给自己的感觉添加监控线程
当自己出现某种感觉时,刻意地问自己:
what:这是什么感觉
why:为什么出现这个感觉
有了这两个问题就可以把“感觉”抓住好好“教育”一番了,最后再顺理成章地问:
how:怎么摆脱消极感觉和怎么保持积极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