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进办公室,就见办公桌上有一张文格纸般大小的白色纸片折叠着放在桌面上。
我知道,肯定是又有哪个小家伙给我写留言条了。不慌不忙地坐下,拿起那张留言条,轻轻地打开:一大片字,密密麻麻的。少说也得有三四百字。
内容没看之前,先瞄了一下留言条的属名:陈✖️✖️,一个小男生。我不禁会心一笑:看来,心中有话,作文自在笔下。四年级的孩子,平时叫他们写作文都觉得是掏脑汁般的痛苦,半天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可一旦心中有事,脑瓜便也不空了,拿起笔来,洋洋洒洒就是一大篇,不费吹灰之力。可见,作文源自生活,生活有料,作文无忧。就像鱼儿一般,落入了水,就自会游泳,哪里需要特别地学呢?!
留言条的内容大致如下:老师,我想要换座位。原因如下:
一,我的同桌上课经常影响我学习,叫她不要影响,她也不听。二、我的同桌上数学作业时经常用电话手表算答案。三,她上课经常玩泡泡胶。四、她是值日班长,可每次记纪律的时候总是乱记,跟她要好的,说话,跑桌位她也不记,跟她不好的她就乱记。五、我要换桌位这件事,您不要跟她说⋯⋯
留言条中,一,二,三,四⋯的理由罗列了一大堆,条条在理,中心目的也很明确:我看不惯她的做法,不想跟她坐了,要换座位,而且不让她知道是我提出要换座位的。
在看留言的同时,我的脑海像放幻灯片般一张张地现出和他同桌的这个小女生在学校中的日常表现。
小女生很优秀。能歌善舞,热情开朗,不光学习好,还是班里的文艺骨干,经常代表班级参加过许多各类的比赛。在她家里,估计早已贴满了一墙的奖状。
小女生也是我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
现在的我,带这个班已经三年有余,今年是第四年。在这四年里,孩子们的变化很大。小学一年级时,我这个“孩子王”要样样亲力亲为。到了现在,已基本能放手日常的班级管理了。而把这一工作交给孩子们自己来进行。现在,不管是早读还是午自习,只要是老师不在场,孩子们都能自己把班级管理得很好。班级的纪律,有时甚至比我在场时还要好。以至于有时候午间经过教室走廊,都不忍心进去打扰他们了。
所有的这些可喜的变化,都得归功于这些从一年级就培养起来的班长、组长们。不怕你们笑话,有时我甚至觉得孩子们自己对于班级的管理,比起我来都要好。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管理班级时候,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比如这一次,因为手握登记早读,午自习不守纪律学生的权力。他(她)们就有点把持不住了,没完全公正地对待所有同学。而是凭关系的好坏来多记或少记,甚或不记。
对于孩子们在管理班级中会出现的这种现象,我很能理解。因为在他(她)们看来,记或不记谁并不会产生什么特别重要的结果。无顾被记的同学顶多被老师批评一下而已,身上并不会掉块肉。至于那些真的犯错却因与班组长关系好没记上的,不但没有关系,反而会因此比之前更加地讨好自己。
当然,虽然孩子们这样做对于他(她)们这个年龄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孩子王”的我,理解归理解,适时的引导却也是非常必要的。
想什么来什么,这周的班队活动课学校正好临时布置了个主题:做个“崇廉尚洁”的好少年。
适得其时。
利用周五班队课时间,针对这次同学反映的问题,我干脆放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以权谋私”的现象。
话题一抛出,孩子们之间便炸了锅一般。整个课堂瞬间热闹沸腾了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有揭发别人的,有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的,有本来没想法,听了别人的,突然有想法的⋯
各种交流,各种碰撞。慢慢地,孩子们由刚刚的嬉皮笑脸,变成了一脸严肃。
俗话说“话不挑不明,理不辩不清”。短短一二十分钟的思想碰撞,孩子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明白了许多,知道之前那些利用手中的小权力搞不公平对待是不对的。
之后,我让两位孩子写下本节课的心得体会:
(陈妍鑫同学供稿)
(吴悦颖供稿)
你看,孩子们的认识是多么地深刻。
我总在想,孩子们的心灵还很幼小,幼小得还不大分得清是非,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当老师或父母的随时给他(她)们正确的引导。这就像小苗的成长需要太阳的光照一般。如果在孩子需要引导的年龄,却失去了应有的及时的指引,那么他(她)们的成长就可能像小苗在生长的过程中失却了太阳的光照而缺少丐质,长得纤弱细白,挺不起腰杆一般。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必要随时关注孩子,在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时,我们就放手任他(她)去自由生长,以发展他(她)们的个性。而一旦发现孩子们有一点长歪的迹象,就要适时地打开窗户,让阳光照进他(她)们的心灵,及时指引他(她)们成长的方向。只有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不会因缺少丐质而长歪,长残,而是永远向着阳光的方向茁壮生长。也只有这样,长大之后,他(她)们的心灵才会粗壮结实,不偏不倚,直耸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