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柯艾略的《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读完了。书中描写的是爱情,背后讲述的却是人生,是派拉和男友两个人关于生命的探索,以及内心的成长。
倾听内心的声音
书中派拉和男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是我们印象中青梅竹马的恋人,但是后来他为了追寻自己更高的理想而离开小城,也离开了派拉。
多年后再见,他变成了一个很有名的人,双眼闪烁着光芒,看起来魅力四射,能创造“生命奇迹”。而派拉,只是一个在小地方生活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普通人。
她对现在的他有莫名的渴望,又有未知的恐惧。
所以当他邀请她一起旅行、拿出小时候的信物向她告白的时候,她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理性告诉她要拒绝,不要放弃这么多年的稳定生活,以免再次“失去”;但内心的那点“感性”又迫使她接受邀约。
她犹豫,挣扎,本能地拒绝,又情不自禁地答应。她被另一个自己控制太久了。
原本的生活虽百无聊赖,甚至一眼能望到尽头,但起码不会出差错,找一个平凡的男人结婚生子,安稳度过无奇的一生,她觉得这才是她应该过的生活。
但为什么她会想跟他一起上路?为什么会觉得这样的经历会更特别?因为她的内心被唤醒了,真实的自己开始复苏。
这趟旅程是派拉内心成长的过程,从几近麻木变得热爱生活,从不信爱到渴望爱,尽管这个过程很艰辛,但她却在一点点改变。
生活中应该有很多原来的派拉吧,平淡无奇地过着眼下的生活,尽管对现状有诸多不满,但并没有勇气去改变。然后还安慰自己,就这样吧,反正大家也都这样。
作者笔下的派拉有一个好的向导和指引,所以她的生活最终改变了。那我们呢?没有向导、也没有指引的我们。
所幸,我们还有内心的声音,用力去倾听它,追随它,不要轻易屈服于另一个自己的控制,你也可以拥有跟想象中不一样的人生。
重拾信仰
派拉说,曾经她也是有信仰的,只不过后来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消磨掉了,平淡甚至有点乏味的生活,好像也不需要什么信仰。
而如今的这份爱,让她一点点复活,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重燃了对未来的渴望,还有丢失已久的信仰。
她开始变得轻松,变得快乐,开始重新对爱有期待,她说自己在一点点复苏。相比原来的她,现在的她,好像更加鲜活了。
整个旅程,她都在跟另一个自己做斗争,另一个自己让她安于现状,内心的声音让她坚持往前走,最终她的内心成功了,她将另一个自己赶出了躯体。
信仰、热情、对未来的渴望,这些你还有吗?在当下这个社会里。
心中有爱,形式并不重要
小说最后有一点挺触动我的,派拉的男友——一位很狂热的圣母拥护者和传播者,本愿用一种极端的、冒险的方式去完成天命——最后却为了派拉放弃了本来要走的路。
他说他很愿意去冒险,如果只是他一个人的话,但现在他有了心中所爱,他愿意用一种更平凡的方式去做这件事。
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他的一种成长。从一开始的极端和狂热,到最后的灵活变通,我们没有必要用一种特定的形式去达到一种目的。这也是这本书要说明的一个问题。
在完成使命、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尽可以丢开形式,既不用刻意约束个性或是违背本愿以考验意志,也不用无谓地让身体经历苦痛,我们所要做的,只需服从自己的内心。
心中有爱,过程和形式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