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生产队会计
我下乡不到一年,二队的会计和生产队长闹矛盾都换了,我就被推荐当了二队的会计。在农村,那时的管理体制是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是最基本的核算单位。生产队会计是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生产队几个干部的合作还是普通社员的劳动收入都要通过会计的手来兑现,当了会计,也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农村,了解了农民,了解了生产队。
当好生产队会计公正廉洁最重要,老百姓一家的吃喝花钱都要经过会计,分粮食、分菜、核算工分、年终分红,涉及经济利益争得很厉害。会计与队长的合作非常重要,当然队干部想多吃多占也少不了会计,我觉得大家让我当会计,我是知青没有家族关系,容易做到公正也是一个原因。
生产队会计的工作主要是管钱、管账,会计通过记账、算账和审查收支,可以掌握生产队的经济情况,帮助生产队长管好、用好队里的钱和物,保证社员的分配合理公正。可在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马范桥的会计和出纳是由会计一人承担的,而那时候记账的发票并没有正规要求,除了卖给国家的粮食棉花,买的农药化肥有正规发票的,大多数的收支都是白条,比如说到焦作卖了一车西瓜收六十块钱,经手人回来交钱我写张收据记账就行了,队里在集上买了几把桑杈也是白条,买什么笔墨纸张、燃煤、柴油、维修农具全是白条,很容易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的情况。我心里害怕出事,可是村里就是这么个规矩,只能暗自告诫自己,把账目做好,每月报告公开透明,公正廉洁严格要求自己。
老会计马偏年龄也不大,也就是三十多岁,移交给我的会计工作,只有几本账本一把算盘一张报表,也没交代什么,我两眼一抹黑,只是对了一下现金就算是接收了。生产队记账采用的是收支复式记账法,一本日记总账,把每天发生的收支情况依次记录在账本里,这些收支明细还要分门别类的一一记录到分类账里去,分类账可以清楚地看出每笔收支的性质,以及这一类收支的金额,必要时还会设立明细分类账。可是这种记账方法比较复杂,账本很多,很容易出错还不好查,有时候总账和分类账出现不平衡,哪怕是一分钱也要查出来,有时候几天都查不出来。
我从没有学习过会计,对于这种复式记账法一窍不通,幸亏我们的大队会计刘太法是个高手,指点我如何建账做账,刚好公社又办了个培训班,我去学习了两天,回来慢慢的就熟悉了会计工作。生产队会计尽管属于小队干部却是业余工作,除了每年两次做预算和决算要到大队部集中办公,其余的记账管账都是业余时间去做,平时和普通社员一样干活挣工分,还要承担干活领头带队的工作,每个月生产队补贴四个劳动日做报酬。当了会计我的算盘功夫很快也练了出来,队里的每家每户人口多少,性别年龄,收入多少也是一清二楚,经过了一个年终决算也就成了一名合格的生产队会计。
马范桥是一个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全村一千几百亩地土里刨食,饿不着却没有钱花。因此各个生产队都很努力地抓副业,除了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西瓜之外,各队开有粉坊、磨坊、油坊、布坊、酱油坊,我们二队快两百号人,三百多亩地,在四个队里收入最低,马中央当队长以后,他也想尽各种办法搞副业,还搞了个养猪场,甚至农闲时把队里的马车派出去到山里的铁矿拉矿石挣钱,最终效益都不太好。劳动日分值连续几年都只有三毛多钱,记得年终分红全队最多的一年也就分了五六千块现钱。
七六年生产队遇灾,连阴雨导致棉花僵桃霉烂,秋庄稼也泡在田里发霉出芽,集体养的猪都死了,队里的大牲口一连死了四头,年终决算队里没钱老百姓围着我要钱,队长外出借钱,正值年关哪里借的到钱?我苦苦等到大年三十也没盼到钱来,过年回家只呆了一天,初二我就回到马范桥,知青点冷冷清清就我一个人,队里没能分红我也觉得对不起大家,一个人在宿舍蒙着被子大哭了一场。我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在马范桥没有任何价值,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是多么渺小。
一九七八年春节以后,我建好了当年的新账,为了能够全力以赴的参加高考,向生产队提出了辞去会计的职务,却苦于找不到人来接手,于是我找到大队党支部书记马忠臣请他出面帮忙,他又把二队原来的会计马偏找了回来,当年他不当会计之后就去了山里的水库当了一名养护工。我把三年多来的所有账目票据报表整理好,装了两个纸箱,当着大队会计的面,全都交给了马偏,并带着他和保管小七一起盘点了全部库存,几年来我从来没有乱花过队里一分钱,没有做过任何的循私舞弊和弄虚作假,队里的干部和社员对我非常信任,我不怕查我的帐,我会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离开会计岗位。四月底我交清了账目回家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尽管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可是我可以心无旁骛的复习功课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