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文末的打赏请不要打赏,手机问题我是收不到的,大家分享文字就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近期朋友圈语录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人认为是说小年轻的你侬我侬,我这把年纪了却理解为归于平淡的夫妻、家庭以及一切亲情。
无论什么年纪,孤独感会一直伴随左右,对陪伴的需求是一种自然索取。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情境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如果一个人,从不外出吃饭,大学到现在都如此,一个人吃饭那感觉就是自己一个人外出面对这个由饭馆营业员、成群结队食客组成的世界,要接受她们形形色色的注目,好无力啊,还是在家煮挂面吧。有人陪伴,意味着自己被人需要被人惦记被人爱,这些爱和惦记,让我们骄傲地行走于人世间。
对孩子而言,我要你陪伴,实际上是我需要安全感,陪伴他越多,安全感越强。陪着我,我才知道你爱我。娃儿2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淘气嚎啕不止,家人打开家门,举着他,说再哭就把你扔出来,娃儿树袋熊一般紧紧地双手双脚抱着抓着盘着大人的身体,由大哭变成了急促的尖叫,眼睛里满是惊恐,我知道,对小小的他而言,扔出去不是惩罚,而是永远的遗弃。所以,哪怕他自己玩儿他自己的,只要抬起头,看见你在侧,他便心安。对孩子而言,父母永远都是他的靠山,是他避风的港湾,也为他撑开遨游的天地,哪怕自己成为父母,也会惦念“你曾是我的天,让我仰起头就有一切。”
父母,对陪伴的要求降的最低。每次回老家,都会像你未嫁人一般:这一堆都是你爱吃的,西屋大娘知道你回来特意给你做的;看你穿这么土,走,带着孩子去买几身衣服;还缺啥子不,缺啥就说哈。每次回家,都是这样被宠溺,老人也是乐于被他们的不肖子继续搜刮,仿佛这种被需要,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子女不能在身边,经常回去看看、常常打打电话视频视频,她们就很满足。
常在反思,到底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后来,渐渐明白是“在一起”。当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弄明白了,一切争执、一切分歧、一切困难都会变得无所谓,只因为我们在一起。前段时间结伴境外几天,我只提了住宿要求和掌握孩子的管理权,其他的去哪里玩儿、怎么去、吃什么都无所谓,先生往哪里走我们娘俩跟着走哪里(不跟着不行啊,随身Wi-Fi在他包里),孩子累了我们娘俩就景点门口等或者找个餐馆休息,大部队出来了再一起继续,最多的一天走了2万多步,孩子一直跟着蹦蹦跳跳,大家一起虽然很累但乐融融。本来嘛,大家花钱出来装BI,为的就是放松心情、增进感情,为一些可左可右的事情起争执,搞得大家心情都不好,那便是本末倒置。这样想的话,相处便变得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走得太匆忙,经常会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道理我们都懂,一旦沉浸在油盐酱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这些琐事中,很容易变得焦虑抓狂锱铢必较,我们的爱,被忽视了被掩盖了,被以为荡然无存啦……所以我们要停下来好好听对方说说话,陪他走走,甚至跟他一起发发牢骚,有你在侧,这一切才有意义。你的那个他,才是完整的,同样,有他的你,也才是无所畏惧的。
在乎你,会一直陪着你。哪怕这种陪伴一言不发。我们两口子一般不吵架,吵架不一般。因为我有个毛病,先生得罪我一般生闷气不吭声挂脸子,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冷暴力,实在憋不住了会在某个深夜一言不发狂奔出去,出院门或者在小区里一圈一圈狂走,在家怕火山爆发吓着孩子嘛……只要我发神经,哪怕先生也还生着我的气,他都会赶紧跑下来,远远地跟着,虽然年老色衰但毕竟是女的,大半夜街上没什么人,我出来装鬼也挺吓人的。但在气头上哪里管那么多,只想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你跟着我,我就乱走,故意躲开你。他就跟我绕着走,像看孩子一样,只要我在视线范围就可以了,看着我不停地绕着楼一圈圈转。看我实在累成狗了速度慢下来了,他就会追上我,主动破冰,哪怕开口是责怪我乱跑的话。。。唉,孩子都有了,我还跟他计较啥,嗷嗷在河边吵一架叫唤几声甚至哭一场发泄一下,就乖乖跟着他回来了。不再是一前一后,而是并肩归来,哪怕不是手拉手,也是有你在侧。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女人其实不是想要什么告白,结婚多年,明白男人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好啊吧,女人要大气,允许男人路遇美女多看几眼,允许男人遇见大妈主动攀谈,允许男人当着我的面跟女同学打电话哈哈哈哈。
女人要的,只是在一起,和爱人、孩子组成铁三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