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人体的脊柱等于在调理人体的五脏六腑,只要脏腑强壮了,身体也就强壮了。
捏脊能够调理脏腑的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
所以,捏脊,实际上就是在“按摩调理”我们的五脏六腑。
一、什么是捏脊呢?
按一定的方法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叫“捏脊”,因为对治疗“积滞”一类病症效果特别好,又称“捏积”。
“捏脊”是相对部位来说的,“捏积”是相对功效来说的。
由于捏的部位又是华佗夹脊穴所在,所以还叫“华佗捏脊法”。
捏脊法最早见于晋朝著名养生家、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此法从明代后期起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二、怎么捏脊呢?
被捏者俯卧在床上或者沙发上,掀起衣服,坦露整个腰背。
操作者站在被捏者旁侧,两手沿着被捏者脊柱的两侧,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一边捏捻,一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的长强穴捏到颈项部的大椎穴,重复3-9遍。
具体操作手法有两种:
1、拇指前位捏脊法
双手半握空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合并屈曲成弓状,手指的背侧置于脊柱两侧,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肉,向前下方推按,拇指伸直下按。
拇指指腹和食指的桡侧缘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两手拇指沿着脊柱中线交替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行移动。
两者相互配合,边捏边放,连绵不断地向颈项部推移。
2、拇指后位捏脊法
两手拇指伸直,两指端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指面向前,顶住皮肉;两手食指、中指前按,掌心朝下。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
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
拇指向前推动,两手食指、中指同时交替向后捻动,两者相互配合,边捏边放,颈连绵不断地向项部推移。
以上这两种手法实质作用大同小异,可以随机选择,灵活运用。
三、捏脊的力度
要求用力尽量均匀、连贯及循序渐进。
起初捏脊,捏起的皮肉少一些,用力轻一些,遍数少一些,捏过两三次之后,捏起的皮肉逐渐多一些,用力逐渐重一些,遍数逐渐多一些。
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动作一定要轻柔,以感到舒服为度,一边捏一边表扬、称赞他很坚强、不怕疼,否则会产生畏惧、害怕心理,不能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
如果三次之后仍然很痛,可以用艾灸灸整个膀胱夹脊穴位置。
灸透之后再捏,就会好很多。
起初给别人捏脊,往往手指容易使不上劲,经常捏自然就逐渐有力了。
四、捏脊的痛感
脊背经络阻塞严重,肌肉僵硬板结的人,捏脊的痛感比较厉害。但必将是越捏越轻松、越捏越舒服。
五、捏脊的禁忌
脊背部皮肉有破损、炎症、高烧、疖肿、癌症晚期病人的都不能做捏脊。
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血小板减少症等出血倾向的人要慎用捏脊。
六、捏脊的配方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单独捏脊,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在以捏脊为主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配合一两种其他推拿手法。
例如:
消化吸收不良者可配合揉腹、掐点足三里;身体虚弱者可配合揉按肾腧、掐点足三里。
1、操作者手指甲必须剪短修平,以免刮伤被捏者皮肉。
2、环境应气温适宜,回避风寒,以防着凉。
3、若掌握得法,操作娴熟,在提拉皮肉时,常会发出清晰的“嗒”、“嗒”声。
这是筋膜之间的淤积粘结被松开的好现象。
为什么捏脊可以强壮人体的脏腑呢?
1、从生理解剖可看出人的五脏六腑基本上都“挂”在了脊椎上。
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这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最长的一条经脉,五脏六腑所有的背腧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都分布在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
捏脊能够调理脏腑的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
所以,捏脊,实际上就是在“按摩调理”我们的五脏六腑。
2、从尾骶部到颈项部,整个脊背分布着126个穴位,捏脊能够有效地激活、疏通这些穴位,从而快速调节、增强人体生命机能。
经常捏脊对人体的上百种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3、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脉为“阳经之海”,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能够总督、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分布无不与之密切有关。
人体生命力就是阳气的体现。
通过捏脊,能够畅通督脉,激活、升发人体的阳气,从而增强生命力。
4、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
捏脊能使人之脾胃健旺,饮食增加,运化正常,故能提高免疫功能。
5、能够活血化积。
人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内伤七情过激、外感六淫邪气,气血的运行容易出现淤积、堵塞。
背部长期的淤积势必造成皮肉的粘连、板结。
通过捏脊,能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通开,把这些粘连消除。
6、如果一个人胆小、脾气不好,也可以通过捏脊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