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真正接触史铁生的文章,是今年的五月份,巨婴在天坛医院做了脑部手术,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医院不允许陪护,只允许每天一小时的探视,我就借住在医院附近的亲戚家,亲戚家有好多书,其中就有史铁生的书,都说史铁生的书适合病人和病人家属看,整日等着探视的我,就拿起来看了下,回来后,就买了几本史铁生的书继续看。
二十一岁应该是史铁生人生的转折点吧,是他从正常人到残疾人的过渡,看起来,只是变化了几个字,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是旁人所不能体会的。他从最初“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到后来向命运妥协,被朋友抬着出来,这是多少遭受变故的人必经的心理过程。他的那句“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会成为永远的珍藏和神圣的纪念”。定是鼓舞了很多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
就谈谈他二十一岁那年见到的人吧。
唐大夫,引他进十号病室的女大夫,温柔且体贴,有轻极的脚步,说话轻轻柔柔,能让病患舒展愁眉,当时,作者看着女大夫时,可能也羡慕过她的健康,我以为,这位唐大夫也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了,可在27年后,作者第三次住院时,唐大夫已经去世了,文中没具体些她是因何过时,但单从他过世的年龄来看,五十岁出头,定是不正常的,要么病故,要么意外。连作者都惊叹命运的逻辑摆弄有误。在命运面前仿佛没什么是不可能的,造物者似乎更以毁坏唯美的人生为乐事。
柏大夫,是个勤恳、按部就班学习、工作的医生,类似如今的事业单位工作者。作者在文中感慨自己这一代考试考的多,求职难,我想,如果作者能活在当代,可能就不这么写了,和现在的孩子及年轻人相比,那个时候体力活动是苦的,但是,考试绝称不上是多的。哪个年代求职不难呢,现在考公的孩子和以前的比,甚至更难,人口基数庞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随着经济下行,一年比一年难。我想起自己学业优秀的孩子,仍是心疼,这么努力的读着,满心以为这份努力配得一份上好的工作,可他不知道,未来的路,并不一定如此。
四肢萎缩的小男孩。小男孩原本是健康的,但因淘气和好奇,扒着卡车尾巴兜风,玩了不止一次。在那个公路少见,汽车少见的年代,扒车尾兜风的快乐,肯定是无以言表的。只因是背着父母享受的这种快乐,没有人告诉他有多危险。只一次,就这一次,他失手从车上摔下来,导致四肢萎缩。大人们哀柔的责备叫人如鲠在喉,好奇有什么错?贪玩也不是罪,可这孩子却要用一生去弥补儿时无知犯下的错,在还不知道什么是命运的时候,就被命运无情的摆了一刀,我想,这段经历会成为他终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一生悔不当初,从此谨小慎微,可再如何谨慎,都回不到过去了。当然,我不是说大人的责备有错,在那个时候,除了沉默,说什么都是错,安慰无从谈起,因孩子对未来毫无所知,责备,又于事无补。
闹分手的恋人。一对小年轻,谈婚论嫁之际,男的因一次医疗事故瘫痪了,女方不离不弃,男的过于理智,觉得不该害了女方,觉得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虽然女方穷追猛打,男方还是意志坚定。虽然最终还是分手了,但作者用了一句话来描述他们的感情,“斩断感情却不这么简单”,可见他们感情深厚,在离婚率年年飙升的如今,找到如此不离不弃的感情,已是不易了吧。可总归是,爱情输给了现实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