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运动看青年精神2

二、从五四运动看时势之劣

  1919年,由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除了肯定学生的爱国热忱,我们也要冷静看待运动背后表现出来的时势之劣。在一个民族自信强大,社会稳定性强的时代,何须青年学生奋起反抗,弱国无外交,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会议,姿态却比战败国还不如,这个责任并不是要谁一个人来抗,当时的国情就是如此,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相差悬殊的国力,列强选择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据当时记者报道,五四当天,步兵统领李长泰劝聚集在天安门的学生散去,有学生骂他是“卖国者”,他回答:“你们有爱国心,难道我们做官的就不爱国,就要把地方让给别人了么?”并表示愿意为学生传达意见,但恳请学生不要用野蛮的方式,当学生回答自己极为文明后,这位长官便坐车扬长而去。手无寸铁的学生采取了暴力革命,手拿枪支的警方以不作为的方式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各集体都没有在应在的位置发挥作用,可见社会稳定性之弱。有研究者指出,五四运动针对的国家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如田中阳在《“爱省”而不“爱国”》认为,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已经有了“state”和“nation”之分,主张他们“爱省”而非“爱国”的理由在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中国已经不具有整体性,外来军阀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三、当代新青年精神

  时代在变,21世纪的社会状况已非昔日能比,国力也日渐强盛,再也不会有巴黎和会一样的耻辱出现,可青年学生不会就此埋没,在新时代,五四精神有了更加积极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五四精神是有着普世价值的思想,它不仅会在这100年起作用,它还会延续着,作为纽带,作为载体,也作为被传递者本身。我们感受着五四精神给我们的激励,也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五四精神如野火燎原,薪火相传,去激励之后更多的中华青年儿女,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

  发扬新时代下的新青年精神,是每一个青年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今时不同往日革命战争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要把自己融入到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中来,敢试敢为,从无到有,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增长自己的本领,时刻把为祖国添砖加瓦牢记于心。

  相信,赢得过巨大光荣的中国青年,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更大的光荣。

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