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2016 今天还是坐Caltrain 去三蕃,然后下车用手机导航去Japan Town。之前去的是圣何西的,现在想去看看三藩的是什么样的。没走多少路便看见一个有着百花窗的教堂,它对面又是一个教堂,尖尖的塔。再向前走几步居然有更大的一个教堂,整个教堂建筑就像是几本合着的书粘在了一起。走过这个教堂右拐后走一段路就到Japan Town了。




Japan Town的小广场有一个“和平塔”,是一个五层的舍利塔。广场两边都是日本工艺品店或是日歺料理。提起日本店就不得不说下“Daiso”,有点类似于“dollar shop”,东西都是一两美元的价,是个杂货店,什么都有,东西廉价,品质也很不错。来日本城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吃日料。


日本城外面的道旗和房子有点日本的感觉,可稍往前走就又都是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有时经过一个街区,拐角处会出现一间面包店,那时顾着拍照都没进去看一看。





经过一排维多利亚风格房子的时候,发现前方有一个很大的尖顶教堂。于是兴冲冲地赶到跟前,推门进去,里面没什么人。这种时候是最适合拍照的,教堂最吸引人的永远是琉璃窗和高高的石拱门,哥特式风格的教堂一般都是天主教堂。水平有限,拍不出空灵的感觉。




教堂出来走上了一个坡上的公园,刚来旧金山的觉得城市都是房子,除了市致大厅前的大草坪和码头的步道,似乎没什么大的公园。其实这些公园都隐藏在街区中,这个公园给人最大的惊喜是居然可以坐在草坪欣赏远处旧金山湾的蓝色大海和点点白帆。旧金山是一个丘陵地,在一个高地,你可以一眼看到从高处看到低处。往下走有一幢殖民地风格的白色房子,在外墙上嵌满了玫瑰花树和开着的玫瑰花。




走到拐角又发现一个绿色尖顶的教堂,于是按捺不住好奇心,拐过去推门而入。虽是春天,中午还是挺晒,一进门立刻清凉了许多。里面居然一个人也没有,我又可以好好欣赏一番了。




从教堂出来后我就沿着那条通往海边的路走,经过一排都铎风格的房子、一个学校、一连排公寓楼,各种颜色风格的房子。真是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风格迥异的房子,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这不,拍到了一只在窗口看风景的猫,她(他)还有自己的专属坐椅。





流连于周边的风景的同时,我也已经从高处走到了之前看到点点白帆的海边。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宛如一条向上飘扬的白色带子。而在眼前的是一片巨大的草坪,有孩子在上足球课,草地上开满了黄色的蒲公英。穿过大草坪来到码头边,这里停了很多游轮,而从码头看这些面朝大海房子,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海边往金门大桥方向走。明明是艳阳高照的旧金山,金门大桥上方却是一层厚厚的积云。








从我在的海边走到金门大桥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便选择去了旁边的艺术宫。这座仿古罗马废墟的建筑,是由纽约市出生并居住在柏克莱的建筑师梅贝克(Bernard Ralph Maybeck(1862-1957))所设计的,艺术宫建筑的设计主要是要向世人展现一个视觉上的壮观美感,艺术宫主要是一个圆顶的大厅,配上拱门和石柱。在建筑艺术宫时,因考虑到这只是为了举办博览会而建的临时建筑,所以工程师以一些简单的建材(石膏及纤维的混合物)来搭建。1915年10月的艺术保存日,支持保存艺术宫的人士收集了33,000个签名并且筹集了三十五万美元的经费来重建艺术宫并使用永久性的建材,原本应该拆除的艺术宫在旧金山居民的反对下而得以保存下来。有了这些捍卫艺术和美的人们,我们才有机会欣赏这个壮美的艺术宫。





从艺术宫出来,我又开始往上走,找一个可以到达Caltrain车站的公交车,然后坐火车加轻轨回到住的地方。尽管公共交通耗时又不方便,但可以欣赏自己喜欢的的风景,这些辛苦又算什么呢?用脚丈量风景的好处是你可以在任何心仪的地方驻足停留,让一个又一个惊喜迎面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