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演讲整理稿
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我们一起在这里举行汝阳县外国语实验中学“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启动仪式,借这个机会,我也跟大家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为什么要读书?今天“中国政府网”发了一篇小推文,这样说:“书是翅膀,能带我们自由飞翔;书也是音符,能谱出动人的乐章;书是阶梯,助我们步步向上;书是山峰,让我们一览远方;书是门窗,让我们开启未知的方向。”我想把这几句话送给大家,可能就是要读书的原因吧。当然,读书也能使我们的语言充满魅力。现在正是盛春时节,绿肥红瘦,如果让你形容今天的景色,你会怎么说?“杨树的叶子好绿啊,花儿长得真好看啊……”也可能当你为眼前的美景赞叹不已的时候,默默不语无法表达。咱们看看诗人怎么描述呢?朱熹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韩愈说:“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不正是现在杨絮乱飞的场景吗?我怎么描写外中的春天景致呢?“几行修竹迎风笑,一树石榴映红霞。秀外慧中芳华地,诗书有韵话博雅。”后两句即隐含外中,又点出“博学雅行,诗书外中”的主题,是不是挺美呢(同学们掌声)?这可能是要读书的最小原因,让我们能充分而又优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读书有什么用呢?讲一个小故事吧,一个小孩问爸爸:“您天天让我读书,可我并不觉得我有长进,这有什么用呢?”爸爸将放在门后面盛放煤块的小竹篮拿起来,递给小孩说:“你用这个竹篮去小河边给我打点水回来。”小孩似懂非懂的拿着脏兮兮的竹篮到河边打水,很显然,小孩尝试了很多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小孩失望的拿着空空的竹篮回到家里,对爸爸说:“竹篮是打不到水的,爸爸。”爸爸说:“那你看看竹篮有什么变化吗?”小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明亮了,原来竹篮已经干净了。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读书就像用这竹篮打水,可能没有打到水,但是留下了干净的篮子,我们读书,你也感觉不到有用,但是留下的是干净的心灵,是文化。”什么是文化?我用作家梁晓声的一段话给大家解释:“根植于心底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希望外中人也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与诗书相伴,成就文化人生。
如何读书呢?我的建议是:“终生与书为伴,精选细读,善于利用碎片时间。”书是要选的,不能鱼目混杂,以你的喜好为前提,精心挑选,比如《网游小说》就不适合读。不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要细读,对你尤其喜欢的书,读上个三五遍,方能有点收获。比如我读《红楼梦》,读了七八遍,读《平凡的世界》读了三四遍,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家长朋友们,可能会觉得生活很紧张、工作劳累,没时间去读书,同学们可能会觉得,学习压力很大,更没有时间读书。其实,只要喜欢做的事情,总是有办法的,每个课外活动时间,我总能看到有些同学,带着书,围坐在操场的草坪上,静心的读书,仿佛进入无我境界,那是外中最美的风景,是你最美的样子。家长朋友们也可以利用睡觉前的时间,每天读十分钟,日积月累就会有想象不到的效果。因为你读书了,你的孩子就读书了。你就知道怎么教育你的孩子了。其实每个孩子都像一间空房子,你把阳光装进去,就没有了黑暗;你把书籍装进去,就没有了网络游戏;你做了孩子的榜样,他就会像你学习,就不会沉迷游戏,沉迷网络。我小时候,每天放学在学校用一分钱,租一本连环画静读的时光,是我最难忘的小学时光。今天,我将我的书《走过外中的岁月》赠送给参与活动的家长,希望大家细读关于“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家长”部分,和孩子共读“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一部分,我很用心的做了签名,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是一年春好处,且看书香满外中”,希望未来的日子,大家都能与书相伴,诗意人生。谢谢大家。
(和实际演讲稍微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