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挑战惰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了吴琦教授的课,懂得了结构的重要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赤祼裸的讲结构,因为这些结构都不能脱离具体的内容,要以丰富的内容来作支撑。

        在这节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了解到了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融会贯通的理解,另一种是鹦鹉学舌的表演。在网络时代,知识点可以随意抓取,只要在网络上一搜,各种海量的资讯,知识,但是屏幕一关,你的大脑好象依然如旧——网络是聪明人的工具,也让一些人变得更蠢。。这就是一些懒惰的人,不加思考的人,见到网上的知识,利用复制粘贴,不深入思考这些对自己到底有用没?是不是我自己的观点一致呢,它的这些东西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  久而久之,自己没有了思考,思维跟着网络走。也正如曾琦教授所说:“网络好比普朗克,你我好比替人家开车的司机。网络上的知识量再多,你最多不过是学个表演”。“有识之士”与“表演家”是两种人,不要“入戏太深”。所以我们在这个便捷的网络时代,要学会思考,辨别,让网络辅助我们成长,而不是让自己被网络绑架。

      记得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课《分桃子》时,我是这样备课的:

分桃子(两位 数除以一位 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 :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体会平均分物过 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是这样做的:先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导入新课,然后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 “ 68中的 6表示图中的? 8呢?”然后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 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在解决问题时,(1) 68个桃子平均分给 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列算式: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 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 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 :先把 6个十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 30,就是 60÷2=30;再把余下的 8根平 均分成 2份,每份是 4根,就是 8÷2=4; 30+4=34,商 34表示每只猴子各分到 34个 桃子。

(3) :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 了。对于算式 (2) 的形式, 进行优化, 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5 .又来了一只猴子, 68个桃子平均分给 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的意思?追问,余数 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剩下的 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 2,余数要比除数小。最后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布置作业:教材第 3页第 2题,第 4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