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户画像

有幸上过Lene Nielsen教授《用户为中心设计方法中的Persona》的课,结合自己在公司实习中对用户画像的实践,对用户画像的理解以及如何利用用户画像推动产品的设计和更迭有一些思考在此分享。

什么是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Persona的中文释义,也有翻译为人物角色,是近几年在产品设计中大热的一个词。实际上Persona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面具的意思,即你要戴上面具变成另一个人,并通过他的眼睛看世界。用户画像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对虚构人物的描述,本质上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产品在为谁服务?用户画像是一个设计工具,也是决策工具。

在谈论用户画像前,首先要提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同理心

何为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艺术,即想象性地走进他人的鞋子,理解他们的感受和观点,并利用这种理解指导你的行动”(Krznaric,2014年)。同理心可以帮助设计师沉浸在用户的生活中,读懂用户情绪,与用户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为什么需要用户画像?

在传统IT系统开发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虽然我们没有遇到任何人,我们也会谈论用户。这时候我们谈论的用户通常是一个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状态,我们无法避免。刻板印象可以为社会群体提供一个共同的解释,说明为什么其他人会像他们那样行事。但刻板印象是一个所谓的“扁平人物”,只有一个性格特征,这不能实现参与感和同理心,并会导致自动化思考,与用户产生距离。而用户画像是对刻板印象的斗争。用户画像可以:

1.始终明确我们在与不同于我们的人交流并为其设计

2.保持设计团队内对用户的理解协调一致

3.与最终用户达成一致,代表他们做出设计决策

如何构建用户画像?

在公司实习时,曾构建过某品牌手机的用户画像,并通过该用户画像指导了产品设计。下面以其为案例,详细描述一下构建用户画像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数据收集

构建人物角色要求了解用户群体。这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数据来实现。用户画像一定是基于数据的,如果没有数据则不能称为用户画像。

要收集数据大致分为三类:人口学信息、行为偏好、态度。

1.查看手边资料和之前的调研结果,发现目标用户的基本共性,如年龄段、所处行业、日常使用的设备等等,从这些基础的信息出发,就可以形成对用户的一个大概印象。

2.找到真实客户进行座谈会,了解手机用户的生活形态,对手机的态度、消费和购买行为,为定量研究问题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3.通过线上问卷进行定量研究,对用户从多个维度进行细分研究(使用需求、习惯、购买行为习惯、购买渠道、价位考虑、信息获取渠道等)

第二步: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分为编码、分类、聚类、创建框架四个步骤。常用的方法为亲和图。注意在聚类时,组之间要有差异性。

第三步:撰写用户画像

Nielsen提出引人入胜的用户画像,用户画像要能够唤起读者的参与感,理解用户的情感和场景。可以引入用户语录,使得用户画像更有代入感,帮助理解用户核心需求。


第四步:与更多同事分享,并且在设计功能时带入思考

在团队内部共享,通常是开会以讲故事的形式对用户画像做一个说明,确保大家对用户形成一个一致的理解。

与之前的用户画像进行对比,及时更新迭代用户画像。在讨论新功能设计或者老功能改良时,应该代入用户画像角色思考,Ta在不同的场景下会如何使用这个功能。比如在这次调研后,发现了一类新增的用户画像,即关注手机外观的中年女性,她们对目前手机外观的满意度较低,希望外观更时尚一点,为接下来的产品设计更新指明了方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用户画像是什么,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给用户打标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理解也是正确的。更详细地来说,用户画像是倾...
    BetaMake阅读 5,373评论 0 0
  • 【修真院PM小课堂】浅谈用户画像一.什么是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一种目标用户的人物原型,它不仅可以快速了解用户的基本...
    Brave_0091阅读 3,828评论 0 0
  • 本文一共3245字,专业人士建议阅读10-20分钟,非专业认识建议阅读20-35分钟 其它相关文章整理:https...
    当流年不返阅读 21,414评论 0 14
  • 有很久没有一个人到神龙湖边坐坐,胡思乱想一下了。今天变了天,凉快,没太阳,昨夜的闷热一扫而空,人也见不到几个,靠在...
    春巴子阅读 2,755评论 0 0
  • 写在前面:预览有点儿苍白,以后也要把完成版放最前面了。学习了ᕙ(`´)ᕗ… 原来吧,觉得写生的时候比较痛苦。 直接...
    WhyUtry阅读 3,62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