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很少有家长会为孩子的偷窃行为担忧,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物质更加宽松的时代,但面对孩子的不诚实呢,广义上讲这算不算另一种偷窃行为?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本节课,我们来谈谈孩子广义上的偷窃行为(是否诚实)以及应对的策略。
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情形:
孩子和你一起逛超市,随手拿了一块糖,并且走出了超市,这个算不算偷?
孩子未经允许,从你的钱包里拿了一块钱,这个算不算偷?
孩子偷吃了不允许吃的饼干,违反了约定,这个算不算偷?
孩子在同伴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别人的玩具拿回了家,这个算不算偷?
我们发现,前两种情况,拿超市的糖和拿妈妈钱包的钱更容易被界定为偷的行为;而后两种情况,偷吃了饼干,误拿了同伴的玩具,应该不能算偷。
但是,从道德评判的角度看,偷,就是未经别人允许拿了别人的东西,这些行为都应该是偷窃的行为。而生活中又绝不会这样去评判一个孩子,在所谓偷窃的行为上,现在的家长还是非常的宽容的。
对于孩子,他们并没有偷窃的概念,你的我的,都是我的,这是三岁之前的思路;慢慢的发展为你的我的,我们各是各的,这是三到六岁慢慢形成的思路。这种思维慢慢拓展,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才可能避免上面提到的所谓偷窃行为。
在这里,很多家长苦恼的可能不是孩子这么小就偷人家的东西,后果会怎么怎么严重;很多人可能更苦恼,明明拿了别人的东西,明明就是自己干的,就是不承认。
这个确实让人头疼!
明明拿了超市的糖,就是不想还回去,甚至还吃掉了!
明明拿了钱,还不承认,甚至还花掉了!
明明偷吃了饼干,甚至嘴上都留下了“罪证”,但就是不承认!
明明拿了同伴的玩具,就是不想还回去,还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自己的!
我们提供的解决办法是:不要用提问、疑问或者是质问的方式,来解决孩子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是要用肯定、赞许、正面的话来激励孩子。
超市拿糖,不要去质问孩子;我们也许可以用实际行到告诉孩子,花了钱才能拿到那些糖;
拿了妈妈的钱,不要去质疑孩子;我们也许可以告诉孩子,需要钱时的正确做法;
对于偷吃了饼干,拿了同伴的玩具,不要问孩子那些显而易见,又很笨的问题——饼干少了很多,是不是你吃的;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这些咄咄逼人的问题只会让孩子随口编出一个谎言,来应对眼前的焦虑,结果就是我们再一次被惹毛。
我们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概括为:要用正向的行为引导孩子,而不是负面的行为去刺激他。
但是,这里的难题在于,如何发现孩子正面的东西,又如何利用这些正面的东西去激励孩子?
因为在很多家长看来:
孩子就是懒,所以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帮忙;
孩子办事儿就是拖拉,所以自己不得不催促;
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就得一直盯着.....
这里有一个自律和他律的问题,当他律太多,自律,也就是自我约束的能力就会被挤压,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建立起来,他就会变现的更加懒、更加拖拉、更加无法专注,而父母却会更加着急,进一步,孩子就会变得更差,更没有自律。也就是,这种教育模式进入到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中。
孩子是一点一点长大的,他们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是他们的权利,父母们要忍受他们不会马上变好的事实,给他们自我成长的空间。
那么,为什么对孩子负向的刺激,或者说鞭策就没有用了呢?
比如,对于拿了超市糖这件事情,负面的刺激就是和孩子说,你这样的行为是偷,偷你知道吗?就是犯罪,难道你想犯罪吗?赶快把东西放回去。
这段对话里充满了,偷窃、犯罪等负面词汇,很明显家长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孩子形成一种震慑,避免他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你也许不会这样说,但仍然不可避免的要用到负向刺激的模式来引导孩子。
我们可以看看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场景:
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等着捡破烂儿吧!
你能不能认真点,就等着考试不及格吧!
动不动就哭,长大了还有什么出息!
我们的本意是想通过负面的刺激让孩子走向正面,好好学习、认真办事、坚强些,等等。
理性分析起来,这么做的用处是微乎其微的,这很容易理解,首先,孩子并没有体会过这其中的必然的联系,自然无法理解父母的焦虑;其次,捡破烂儿怎么了、不及格怎么了、没出息又怎样,限于生活的经验,孩子对这些未必真正的理解。
我们这里并不是说,负向的鞭策不对,而是说当孩子真正拥有丰富的体验时,便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比如我们就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不好好准备,这项工作就会搞砸,一定就挨领导的责骂,甚至年终奖都没了,然后我们真的会更加努力。
关于负面评价的问题,还可以移步《语言的力量:这些方法只会让问题更糟》,作进一步的了解。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做一个总结: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向你展示了,对孩子做正向引导要好于负面刺激,以及家长如何拥有正面鼓励的能力,并提出了家庭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的自律和他律的问题和应对的方式,文末,我们分析了,负面评价对孩子改正错误之所以不管用的重要原因在于孩子缺乏社会经历。
希望你今天有收获,我们下节课见。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https://www.toutiao.com/c/user/64121303883/#mid=1598244505380877)
文中漫画均得到作者汐沥的授权,再次表示感谢!
让我们随着这只特立独行的猫,进行一次自我成长之旅。
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请看《开篇:为什么要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