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七大会风看党的作风建设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七大会风不仅体现了当时党的优良传统,更为党的作风建设树立了标杆,其精神内涵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简朴节约之风:彰显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党的七大在筹备和召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简朴节约的作风。为了修建大会礼堂,党请来了延安自然科学院校务处的青年建筑家杨作材担任设计任务,利用陕北的石材,修建了当时延安最为高大雄伟、庄严朴素的大礼堂。这种简朴节约的作风,正是党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这种作风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也为党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严谨文风: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

党的七大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严谨的文风。代表们对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等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甚至对报告中一些用词的细微差别也提出了修改意见。例如,报告中“富强”与“强盛”的用词不一致问题,代表们提出后,毛泽东高度重视并立即进行了修改。这种严谨的文风,体现了党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注重细节、追求真理,确保每一项决策和部署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三、自我批评之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七大充分体现了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大会和小组讨论中,代表们坦率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深刻反思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例如,张闻天在会上承认自己曾是理论脱离实践、脱离群众、缺乏自我批评的代表者之一;博古则深刻检讨了自己对教条主义错误所起的作用和所负的责任。这种自我批评的作风,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高度自觉性,也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团结,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作风

党的七大还强调了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这种作风深刻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党员干部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正是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使党在革命战争年代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新时代的启示

党的七大会风所体现的优良作风,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作风。一是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二是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三是要深化自我批评的传统,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纠正错误、改进工作;四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七大会风为我们提供了作风建设的生动范例。在新时代,我们应以党的七大会风为镜鉴,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