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月26日,我在简书上写了《当遇到恶人时》一文,本很无心的一段记录,却在几天后出现了与之相似的更惨痛的事件。
事件回顾:那篇小文里简单叙述了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骂人事件。
因一位乘车男子没有手机无法扫上车的场所码,也没有健康码、没有身份证进行登记,司机师傅不让他乘车,并告诉乘车需要什么,怎么办,让他下车办好再来乘车。那个男子不仅不下车,还骂司机死鬼、装鳖。
满车人都以言相劝,乘车男子回怼其中一位坐在最前面的女乘客,凶巴巴的又是瞪眼又是咒骂,一句比一句刺耳难听。而此时,满车的人都不吭声了,连司机师傅也闭嘴保持沉默了。但凡有一个人替这个女乘客说一句公道话也好呀!但没有,一个没有,一句也没有,满车厢一片安静。
直到那个渣男下了车,车上的乘客开始回怼那个男的是个人渣、不是人、垃圾、畜牲、没有家教,等等等等。
对比中的思考:
思考一:对比唐山打人事件,两件事虽危害程度不一样,但性质绝有相同之处:
就是
当遇到恶人时,该怎么办?
当看到恶性事件时,该不该出手相助?
现在想想,那个乘车男面对全车人都在说他,为什么不敢对男的进行污言秽语?为什么只敢针对那个女的?
而那个女乘客因帮司机师傅说话而被骂,结果不仅周围的人没人帮忙,连司机师傅为什么也不出声了呢?
思考二: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发生冲突能很快停下来,点到为止的才是明白人!李玫瑾老师认为,两个人发生矛盾,互相吵个三五句,就能点到为止,停下来的,才是明白人,已经吵了三五句,这件事情,已经不能通过吵架就能说清楚了,而且这时候正是大脑激动的时候,你的话,他是听不进去的,及时的停止话题,走开,这才是最好的办法!俗话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真是遇上这种不讲理的人,如果条件允许,能躲就躲,这种躲不是躲事儿,与其无谓的争吵,也说不下个道理,还不如一走了之。防止本不是事儿的事儿,变成个事儿。与不讲理的人发生冲突,如果实在躲不过,那就心境平和,喜怒不表现出来。
这段话我读了好几遍,以前只记得与不讲理的人三五句说不清就走开,现在细细琢磨这段话,才发觉在大事发生之前,在挑事儿者面前,这种方法似乎不一定管用,唐山打人事件不就是个案例吗?
思考三:把握住事情,更要把握好自己:当遇到恶人时,首先要看事态,自己有没有力量帮得上忙?力量悬殊大的情况下,放弃正面冲突,做其他能做的事,比如打人事件中的报警者,从另一个方面帮了当事人。当然,力量悬殊不大的情况下,还是能帮则帮。比如,乘车男的所言所行,车上的乘客、司机师傅完全可以帮忙的,却都哑巴了。
思考四:任何事不是千篇一律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生活中的事件是五花八门的,生活中遇到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专家、亲人、朋友给出的方法是在很冷静的情况下便于把握的,而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有的事情根本来不及多想多看多选择,更谈不上所谓的这方法那方法了。
因此,锤炼自己在平时,像唐山打人这样的恶劣事件并不会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乘车男那样的人和事可能是不会避免的,那就让自己在类似这样的事情中锤炼一下自己,看能不能控制得住?能不能停得下话来?能不能转头就走开?
估计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但无论如何试一试,学会智取,用智慧保护自己。那个乘车被骂的女子就有可取之处,无论那个乘车渣男怎么骂,人家女的就是不起腔,不大吵,始终以不多的文明语言对他,结果那个乘车渣男在骂了数句后,无聊的自动下了车。
当然,并不是说遇到恶人时,一味的忍让,不管自己是当事人 还是旁观者,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使事态慢些或不再恶化,争取使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
在唐山打人事件之后,我和好几个姊妹都不敢完整看一遍打人的视频,因为太残暴,太恐惧,太辣眼了!
思考四:一定保护自己!保住生命!有一位爸爸对他家人说:真遇到了恶人,低下头绕过去不丢人,好汉不吃眼前亏,但真绕不过去,就找在场的一个人求助,尽量不找一群人,如果还不行,那就……不要考虑教养,不必考虑生你养你的父母……
相信大都能猜测到省略号省去的内容,看把人都逼到什么份儿上了?但无论如何,但凡有点儿希望还是不要死磕。毕竟生命第一,保护自己、保住生命,一切都还有希望!!!
唉,真的是无语至极!这帮人间该蒸发的污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