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娴现
你的人生价值,藏在你的选择里。
01
前段时间坐高铁回老家,旁边紧挨着一对母女,阿姨在信号不好的高铁上断断续续打了十几通电话,大意是阻止电话那头的孩子填报医学院校,选择师范院校。
不知是劝说无效还是争执暂搁,阿姨重重吁了口气,将手机按灭,转头对一旁的女儿说道:“当老师几好哇,工作稳妥不说,一年365天差不多有将近半年的假期,傻瓜才不想当老师哩!”
女孩眼睛盯着屏幕头也没抬嘀咕道:“当初我悔得很,不晓得自个儿喜欢啥,稀里糊涂报个会计,如今妹妹这么想学医,你为啥子拦着?”
听此诘问,中年女子“腾”地坐直身子,重新按亮手机,不停点着屏幕严肃道:“你看看你表姐发的截屏嘛,这上面讲得清清楚楚,医学专业的恐怖,医学考试的难度,医生工作的......”
“妈,我去上个厕所,你看好包。”没等中年女子说完,女孩头也没抬径直起身,往通道尽头奔去,留下阿姨闷声叹气。
不知女孩是不堪母亲的絮叨,还是在责怪母亲干预妹妹的自由,抑或为当年自己没认真做出选择感到后悔,总之,她选择了暂时逃开。
或许在父母眼里,不管我们是否参加完高考,也不管我们是否年满十八,总之,我们得听大人的。
高考填报志愿,最悲哀的莫过于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却被父母全盘否定,全盘否定不说,还要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安排,由始至终丧失自主选择的权利。
而父母的理由永远只有一个:你还小,以后就明白了,做父母的难道会害子女吗?
很多年前在杂志上读到一个小故事:
一对夫妻带着八岁的儿子外出就餐,父母先点自己喜欢的,然后帮儿子点了吃的,服务员却将菜单递到小男孩面前,询问小男孩想点什么,父母解释已经点过了,服务员坚持让小男孩自己选择,最后他点了自己喜欢的烤翅。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你做出选择才证明你的存在。
《羊皮卷》里有一则生动的启示:
人的命运如同一粒麦粒,有三种不同的道路,一被装进麻袋喂猪;二被磨成粉做面包,三撒进土壤生长麦穗。人和麦粒的唯一不同在于人可以自由做出选择,是成为猪饲料还是做成面包,抑或成长为能结出成百上千颗麦粒的麦穗。
我们凭兴趣,凭本能自主做出的选择,自然是最贴近我们真实生命的,因为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自己听得见,自己内心的渴望只有自己看得清。
你的人生价值,全都藏在你的选择里。
02
很多年前的一个初夏,邻居家的女儿刚刚结束高考,和同班同学相约出游,却被赶去车站的父母追了回来。
小区门口女孩尖锐的叫喊:“考试结束了还不准我玩,你们要管我到什么时候?”
“你讲点道理吧,啥时不准你玩了。”她父亲紧拽着她纤细的胳膊往楼道里推,拖着行李箱跟在身后的母亲一边劝一边解释:“你玩可以,不要和男孩子一起出去呀!”
“我说了那是同学的亲哥,他给我们带路怎么了?从小到大,补习班是爸挑的,兴趣班是妈您选的,吃喝拉撒都由你们做主,从来不考虑我的意见,凡事都听你们的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女孩边哭边辩解,委屈的泪水压抑得呼吸上气不接下气。
女孩压抑多年的心绪顷刻间爆发,然而,习惯了事事做主的父母非但不听,还会认为女儿不懂事,给大人丢脸,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钻进电梯。
吵闹声骤然消失的那一秒,跟在后面的我心乱如麻,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女孩终究选择了逃离,在她有机会选择的那刻起,她越逃越远。上大学去了遥远的北方,毕业后远嫁,工作后回娘家的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得清。
当初想把女儿留在身边的愿望全部落空,每次看到邻居夫妻落寞的背影和忧郁的神情我心里五味杂陈,好在,两位老人退休后会去女儿身边养老。
“一家人团聚,哪里都是家。”我安慰道。
“是啊是啊,就是这个理儿,”阿姨不住地点头,一边掏钥匙开门一边喃喃道,“当初管得严,不然也不会走这么远!”
人啊,总是在不断的错过和后悔中渐渐读懂亲情。
一个人前半生的戏码总是在逃,父母追得很紧,后半生的戏码则是逃走了,父母追得很累,看啊,父母一辈子都在追,根源不就是当初把本属于子女的选择权牢牢拽紧在自己手中了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父母尊重子女的选择,是重视子女人生价值的第一步。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只能由自己亲身去经历,去创造,父母提供的安乐窝固然舒适无忧,但子女却像折翼的天使失去了高飞的机遇。
我打心眼儿里羡慕从小能自己挑选衣服,鞋子,包包,配饰的女孩,因为我忘不了青春期渴望系脖内衣却被母亲硬塞给我中年大妈款胸衣的屈辱;
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从小便知自己兴趣爱好的孩子,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总能遵从内心做对选择,相反,毫无主见的人往往活得不开心,不自由。
不活在别人的暗影里,你得自己做选择,自己做选择,才能自我成就。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每一个跌跌撞撞走到今天的人,无疑不是同时咽下了自己的苦果和甜蜜,辛酸和喜悦。
也因此,你才活成了你自己,而不是别的任何人。
03
活出自我,需要勇气,勇于抉择,勇于承担。
好友维维是个个性出众,有男孩子气息的姑娘,高一时她父母离婚,她没选爱管她的母亲,转身投入父亲怀抱。
她母亲每次去学校看她,总哭诉后悔自己管得严,也埋怨维维心狠,因为母亲是爱她才管她,而她为什么要选只负责给钱其他事统统不管的父亲呢?
如今看来,维维是睿智的,她母亲再嫁,组建新家庭,既当后母又生二胎,忙得不可开交。其实,当年的她只是不肯拖累母亲,才选了父亲。
维维说:“女人再嫁是低求,携带的子女是累赘,男人不管娶多少次,前子女都是主人。”
维维是不幸的,她缺失了成长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完整度和幸福感,那份缺失对她心灵的伤害可能如梦魇般纠缠此生,但她又是幸运的,她一直把自己放在主人的位置上,只负责给钱的父亲做好后盾就行,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只需同自己的心商量,那是最接近真实生活、本真生命的声音。
抓住一丝一毫自己做选择的机会,之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供自己做选择。
维维的选择是对的,她有个性却不自我,她露锋芒却不咄咄逼人,她从来不会为中午吃什么,明天穿什么,放假去哪儿玩诸如此类的小事烦忧。
一个能清楚自己的内心,能明晰自己所爱之人,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能预见自己未来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女孩,她有何忧?又有何惧?
“能使我忧伤的,还是父母破裂的婚姻烙印在胸口的阴影罢了,能使我畏惧的,是我还没做好迎接死神的准备,因为我还没活够!”
维维的话,如出哲学家之笔,她不断地进行着自我选择,自我成长,自我成就。揣着受过伤的心灵,身披破过洞的羽翼,依然想要往更高的高空,更远的远方,自由自在地飞去。
每个人生命的轨迹,都只能由自己去把握方向,那些好的,不好的经历,都是我们一路旅途的风景,唯有真真实实踏过每一步,才算走过自己的人生。
04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纠结的问题:
是按父母替你选择的方式过生活,还是选择内心所期望的那种方式过生活?
我们都清楚,父母替我们选择的是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和经验证明过的,他们认定对我们有好处的决定,而正因为我们自己没经历过,所以父母替我们选择的恰恰不是我们真正所喜和渴望的。
对于后者,自己内心所期望的,当然会让我们不断受挫,受苦,受累,但正因为它有致命的吸引力,能让我们身心感到加倍的快乐和喜悦,能让我们看清内心,倾听心声,才格外让人期待呀!
因此,纠结自然而然缠绕心窝,抉择更是费尽心思也没解,一切无非是三层惰性心理在作祟。
第一层,鱼与熊掌皆想要,不理解得失哲学,在关键问题上无法抉择的人,最终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二层,先试试,不行再投靠父母,给自己留后路的结果是,连本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小事也做不好。
第三层,听父母的意见,等有了足够资本再去做自己的事,他们不知,暂缓根本不是搁置,而是放弃啊!
就这样,算了吧,给自己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最后还是活成了千篇一律的四不像,一边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一边空喊着梦想,一边啃噬着老本,一边挥洒着青春,一边害怕老去,一边又憎恨年轻。
你的人生之所以毫无意义,看不到价值,从你第一次放弃自己选择喜欢口味的冰激凌那刻起,就已经一点一点丧失了。
史蒂夫·乔布斯喊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嘹亮口号,是因为他知道:
人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听从内心的声音,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有机会改变自己,让伟人去改变世界吧!(虽然他们是改变世界后才被称之为伟人)
凡人如你我,我们只需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做出自己的选择,那么所有的经历累加,便是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希望成年后的我们,每一个决定都由自己亲自去完成,这件衣服要不要买,那顿晚饭跟谁一起吃,什么时候步入婚姻,要不要生小孩等等,都由我们自己决定,外界的任何声音,都只是参考,你不开心就忽视掉,以自己的内心为前提,为自己勇敢活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