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酸奶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到了,不管是空间还是朋友圈都开始纷纷刷起了动态,单身狗们求轻虐,而情侣们就开始各种秀恩爱,与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一般无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七月初七这一天,就被大家定义为了中国的情人节,然而,你知道吗,七夕这个节日的来源,却并非是给各位情侣们过的。
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之后由于纺织的发展,就开始有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原意是女子在这一天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一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因此也被称为女儿节。
这个如此赋有浪漫意味的节日起源于汉代,其中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关于乞巧的文献。
每当到了七夕这一天,妇女们都会聚集在一起,陈列花果、穿针乞巧、礼拜七姐等,而到了宋元之际,七夕乞巧更是相当隆重,京城中出现了专卖乞巧物品的乞巧市,人们会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一时间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人们对其的重视甚至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而乞巧时的习俗除了最早的穿针乞巧,也就是到了七夕夜晚的时候,各家女子会拿着五色丝线和九孔针,对着月光快速地穿针引线,速度最快的人被称为“得巧”,到了后期,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种生求子等等之类的乞巧活动更是多不胜数。
可以说,这就是历年历代以来从未断绝的女人们的年度宴会。少妇们会为此斋戒一天,沐浴停当,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着花生瓜子,一面暗自许下愿望,或早生贵子,或家庭和睦,或为夫求荣;而尚为豆蔻的少女们则会希望自己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君,大多都是美好的祈祷,也是女子们切切的心意。
而这一切都与男子,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那么,作为中国真正的情人节又是哪一天呢?
在古时,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众所周知,古时的女子除了节日时期一般是不被允许出门的,但在三月三这一天却例外,《周礼》曾有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由此可以看出,三月三是被周朝认定为法定的恋爱节日,不仅如此,政府还专门设置女巫一职进行主持,可见其重视程度。
为了庆祝三月三,要提前半个月进行准备工作,男子上山狩猎,女子在家春米做糍粑,青年的男女就会准备漂亮的饰品和礼物作为定情信物,当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像壮族就会举办歌会,土族则会自备许多熟鸡蛋,一是吃,二是互相敲击来玩。
总的来说,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人们都会穿上新制的衣裳,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深谷采摘兰草,或到郊野行酒作乐,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到水边举行祭礼,并用香薰的草药沐浴,消灾祈福。
而作为节日的主角的那些未婚的青年男女们,他们会有专门的人组织,于仲春至季春上旬,在桃花盛开,流水潺潺的江河畔进行聚会联欢,在歌舞中,他们相互认识,互赠香草,各自钟情,相恋相爱。
男子们水边饮宴,更有流觞的雅兴;女子们采摘兰花或杜若,言笑晏晏。
论语也有言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说的正是这个节日里发生的故事啊。
其雅其美,无可比拟。
当然,由于近代商业的发展,七夕这个节日更多地被宣传为中国的情人节,以至于原本真正的情人节已经被大多数的人们遗忘,而大家在潜意识里认为,七夕才是真正的情人节,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古时的节日如今看来总是格外盛大,因为几乎每至节日都是倾城出动,每个人都尽情地享受其中,在我看来,它比起国外的那些,要显得浪漫多了。
节日发展至今,有改变是无可厚非,只希望不要渐渐就丢失了它们,像如今的春节,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既然七夕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接受为中国的情人节,那么也应该重视起来。
我们没有办法让大家重新把七夕又定义为女儿节,只能保护它能更好地发展下去,作为一个对中国风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崇拜心理的人来说,相比于那么多的习俗都被忘却了,至今还能留存的是多么的珍贵。
最后,也希望大家能明白,我们真正的情人节是上巳节,七夕并不是情人节,尽管你用情人节的眼光在看待着它。
当然,你可不能因为看了这篇文章就有理由不买礼物给对象了哦,要知道,就算是女儿节,那也是要送礼物给女孩子们的。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