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要去……是买了到哪儿的火车票呢?这样的话,我的时间又被提前预订了,不过我还是非常乐意去玩的,只是,貌似还有许多的事情没完成。先放一边吧,毕竟行程决定了。苏州?徐州?绍兴……
我想……想到那里去,舅舅家旁边的那个“小天堂”去玩。我还要带几本书过去,背个书包。春天的生机展露无遗,我承包了这片绿油油的草地,承包了少数零落分布形态舒展的树木,共享了与万物净化后的清新,与大地同眠者的安宁。此刻,我想借用一小块栖息之地,倚靠树木的身躯,捧着书慢慢地读下去……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到来,就像一切又按照焦虑转了一圈重新回到原点。舍友们赶着去上早课起床的动静把我拉回与困意挣扎的混沌之中。“营养标签、质量标准、产品标准……”对于昨日已经武装上过阵的名词在唇枪舌战后仍未散去。
昨天进行的是“理律杯”模拟法庭的初赛,我方队伍以被告方模拟代理律师。案件是关于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食品纠纷,从一开始双方认定的基础——青鱼干标签上存在虚假标示、判定标准以及营养成分与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大相径庭,从而陷入了一场词义内涵解释上的混战。赛后老师点评道,以及学姐建议,亮剑不宜过多,一遍是亮出观点,二遍是重申加深印象,三遍四遍就是在浪费口舌消耗时间。双方各持立场不同,法律的解释也有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细节!案情的细节以及条文的字义细节可以让其诉求的构成要件缺胳膊少腿。
法律的适用我们从刚接触法学这门学科就被老师反复强调,法律的条文是没有生命的,不过历史的长河形成的经验让它具有的生命。历史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社会解释让法条有了说理和论证。准确的来讲,法律的生命线与人类发展的生命线相比,它是更为迟钝的。正如医生所操持的手术刀医病救人,法律工作从业者就是不断尝试去健全社会纠纷解决体制。
之前看过华语辩论赛的一个赛题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经验抑或逻辑。毫无疑问,两者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不过其中的辩论也是耐人寻味的。反观自己所打过的几场辩论赛和一场模拟法庭赛,发现形成我方的逻辑链显得颇为重要些。经历过体制内的应试教育之后,但自身懒于思考亦是一个不可推脱的弱点,权威的意见观点及学者的立场态度直接被我们不加质疑的吸收引用,缺少了些批判辨识的态度以此来启发自身思考的作用。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课外的比赛上,学业内的课堂展示亦是展露无遗。
从各方引用一箩筐没有良好吸收的观点内容,在逻辑线上便觉着很吃力了。找资料像捡果子一般,哇,发现这个了,应该会有用的,发现那个了,也会派得上用场。思路也没有打开,资料也是零散的仅或强或弱地论证文中的观点。不仅如此,我还会常常囿于如何收集有用的资料,时间和效率全都不见了踪影。
我在意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还会留意别人的评价,take it easy! 有两点始终要告诫自己:一是静下心,不要总是漂浮着的状态;二是多加批判性地思考以及更多面的包容。
——201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