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你们这儿有什么风俗?

“快过年了,你们这边有什么风俗呀?”外省来的同事问我,我却半天答不出来。年年过春节,但长大后的春节似乎少了很多年味儿,这些年我们家对联也不贴、鞭炮也不放了,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不仅春节如此,其他的传统节日也是,要是不放假,会直接被我们忽视掉。作为中国人,我们究竟对自己的传统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于我而言,节日的记忆仅存于稚童时。小时候,过节意味着桌上的有鸡腿,意味着有爸爸会给我买新玩具,意味着能敞开吃又贵又好吃的糖果,意味着妈妈会比平时更宽容,责骂会更少。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就已经如小时候过节般丰盛,无需在特定的时节添加新的东西,节日的作用也就慢慢被人淡忘

收到《节日之书》这本书时,腊八节刚过去。我赶紧翻开“腊八”章节读起来: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作者余世存从自己记忆中腊八节的吃用、民间的俚语、宋代范成大《祭灶词》来解读腊八节饮食祭祀文化习俗;

“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到南北朝时固定在腊月初八。本土后起的道教则称正月初一是天腊……腊月初八是王侯腊。”书中又从《说文解字》等典籍文献的记载、宗教的变换、历史节庆的变迁来解读节日背后的文化传承。


阅读作者笔下的腊八节习俗,童年过节的许多记忆涌现眼前。作为一个地道的岭南人,小时候的我们会在腊八节这天杀鸡祭祀,桌上摆好三茶五酒,摆满各种吃的,冬瓜糖、芝麻饼……虽然不像北方人有腊八蒜、腊八粥等专为节日而生的美食,但“腊八”的节味儿依旧很浓,有些地方甚至把腊八节当作小年来庆祝,从这一天开始筹备过年各种事宜,或打扫房屋或拜社,总之是分外地隆重。

而如今,我们这一辈越来越多人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遗忘了传统,许多节日习俗被慢慢简化,甚至消失。有的人没有时间为由,有的人说不信这些风俗,有的人觉得过节仪式麻烦。

现在唯一能让全民庆祝、围聚桌前的节日,兴许就只有过年了吧。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感觉,年味儿似乎只能在超市里感受到。听起来有点好笑,但回过味却发现实在讽刺。为什么年味儿没了?我认为说的是过年的仪式感少了。作者感怀道:“敬灶神,吃年饭,贴春联,放鞭炮,出天方,拜跑年,闹元宵;为了完成这些仪式,我们的游子是如何朝圣般地返乡。”但是,现在的游子们回乡过年,更多的是参聚会、应酒局、搓麻将、炫财富。我们已然忘却节日背后的文化。


节日恰恰就是中国文化的显性传承,如果连过节如此规律性的活动,人们都不耐烦,那何谈去保护和传承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呢?

过节的仪式感需要我们年轻人去传承,传承的基础就是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春节、元宵、春分、社日……每一个节日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是如何延续千百年,对于文化涵养有着怎样的影响。《节日之书》便是要向我们展示节日的种种特性。作者从饮食习惯、节日文化、典籍出处等多方位介绍一个节日,让我们不仅重温了已知的节日知识,还从多方面认识节日背后对于国人精神的文化内涵。

元宵吃汤圆、中秋走花灯、社日拜土地……节日的仪式感,能让我们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存在;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里,感受前进的微光;能让我们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找到独一无二的民族之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说起腊八,人们一瞬间想起来的就是腊八粥了,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地区的人都喜欢喝腊...
    青青优农阅读 927评论 0 2
  • 你要听我对你所说之言 就是传说中的所说之语 我铭记回转中所得之境 预备黑暗中将得的黎明 敬诚的心倾诉感读世界 安抚...
    曹广潼树根草阅读 180评论 1 2
  • 小时候在村里念书,没有机会交到什么笔友,后来上了重点中学,生活里只剩下学习,笔友成了我童年和青春里的遗憾。现在大五...
    zZ_3894阅读 258评论 0 1
  • 我要告诉你的是,学习心理学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你学会对传统、对权威、对惯例保持疑问,学会抱根问底地去追问为什...
    jiri阅读 143评论 1 0
  • 想的最多的,往往是深夜。刚刚又一个朋友秀恩爱,往常这事也见怪不怪,可今天晚上听到这个,怎么感觉心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穆易阳yy阅读 224评论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