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放暑假前,儿子强烈要求我给他订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寒晓的琴歌》。
暑假到了,当我从儿子手中接过这本书,打开一看,没有插图,只有密密麻麻的字整齐地排列着,撞进我的眼帘。这和他平时爱看的漫画系列太不一样了,他真能看进去?
“请问,你一个二年级刚毕业的小学生,面对一本这么厚的书,每页上还有这么多密密麻麻的字,能做到认真且有耐心地去读它吗?”我真诚地询问。
“有什么不可以吗?”儿子大无畏地回答。我看着他澄澈的眼神竟然接不上话了。
在这个假期里,为了表现出和他一样的大无畏精神,做一个全力支持他的妈妈,我把自己爱读的小说放到一边,全身心地做起了伴读妈妈。
可不能因为这本书让他讨厌阅读吧?我心里忐忑地想着,就这样怀着坠坠的心情、让儿子硬生生牵进了一代语言艺术家叶圣陶的散文世界。
在伴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儿子并没有因为我的那种忐忑的想法而出现放弃读它的行为,虽然有些文章,他在读完后露出了明显的无耐,说出了“完全不懂”(比如,《生活》),但他却坚持每天去阅读它。我也在一天一天的伴读中,深刻体会到叶圣陶的一句话:“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不要说它不好,如果你没有读过它。《寒晓的琴歌》这本书共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精读美文,第二单元是泛读美文。而在第二单元里又分了四个部分。一部分从《过去随谈》,一部分从《游了三个湖》,一部分从《“相濡以沫”》,一部分从《我和儿童文学》。整本书命名《寒晓的琴歌》从第二单元泛读美文中的《过去随谈》中的一篇《寒晓的琴歌》。一篇篇不同的散文在这种文集的分类与命名中给人以书橱般的整齐,我们在这种规整中去细细品读每一单元、每一部分、每一篇的文字魅力。
我想,阅读的快乐是什么呢?一本书孤单的在那里,但里面的文字却鲜活如生命。正如人都有七情六欲,好的作家有将文字与自己融为一体并将文字整活的能力,让人读来生动鲜活,似入画、如临境。忠实的读者可以和作者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哦,我懂,我懂!
而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从在第二单元的《过去随谈》中,那就是《幸福的人,从不晚睡》。当我读完它,心底充满盈盈之意,我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了洗涤,眼底竟溢出泪水。这种莫名被简单文字唤醒的感动,仿佛让我听到这位大师在我耳边轻轻地把他的经历委委道来,只在这神交中蔓延出一种别样的情愫——原来这种悔恨并不是自己才有的情感;原来幸福就是不要辜负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安宁且恬静,那就是要好好做自己。我们都应感谢造物的珍贵而有限的赐予,好好去完成自己喜欢的事,爱好自己喜欢的人,护好自己生命的初心,向着光,向着爱,向着美好,去幸福生活!这种感动不存在时代的鸿沟,中华文字流淌千年,其精神已刻入我们民族的血脉!
反观自己,那些过去的时光总会带给我们现在的惊喜,时光流逝,却能堆积,也会粹炼,记得那些好,记得那些美,不辜负自己的生命,一步一步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我们趟过时光的河流,日月穿梭,我们体验着生命的厚重,让心灵得以宁静,希望我们能在这时光中收获满满,不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