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隔壁家的XXX考试考了多少分,而你呢”
“为什么你的同学XXX都拿了三好生,你没拿到呢”
“你同桌英语成绩好,多向他学习学习,不懂要多问问别人。”
估计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一个神一样的对手,就叫“别人家的孩子”。
只要等我们学习不好或者不听话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准被召唤出来。
大多数父母心里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少年说》里,一个女孩站上了高台后,面对着台下的同学老师家长,哽咽着大声对着自己妈妈喊出的一番话。
女孩说,你能不能别总是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
妈妈:我觉得你的性格需要打击,不然你会飘。
在妈妈眼里,女儿永远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女孩在台上泪奔,闭了闭眼睛表示无奈,转身下台。
现实中也有很多父母像视频中的妈妈一样,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比着这个榜样往前走,但是其实对于孩子来讲只是树了一个敌人而已,就是爸爸妈妈会更喜欢那样的孩子,而不喜欢我这样的孩子。
这不仅仅是比较,而是父母刻意在孩子的学习过程当中引入竞争机制。什么叫做引入竞争机制?就是父母会告诉孩子谁比你强,这会让孩子特别反感。
哪怕是六个月的孩子,当他的妈妈去哺乳别的孩子的时候,或者假装给玩偶去喂奶的时候,孩子都会出现烦躁、不安或者是生气的情绪,可想而知那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妈妈是我的唯一性。等到长大了,孩子听到妈妈说,你看谁在这门课上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你可以去跟他做朋友,要以她为榜样。这其实只是父母一厢情愿的认为。
我真的不如别人吗?
林依从小学习成绩比较好,相比她弟弟的学习成绩就差了很多。于是,林依的妈妈会不断地告诉弟弟:“你要向你姐姐学习。”
长期以往,弟弟的内心非常不开心也很无力的。因为在弟弟的认知以及他妈妈传达过来的话里面就是:你姐姐比你优秀。在他心里就会有“我姐姐比我优秀,我怎么都比不上我姐姐”的心理暗示,会让他在面对很多事情上要么愤怒,要么很容易产生那种无力感,我还能怎么做的那种无力感。
如果长期以往,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呢?
不管别人再怎么样夸奖自己、认可自己,都会认为——这不是真心的,这只是客套话吧。
不管自己再怎么样努力,却永远不肯夸奖一下自己,只会去看到——别人都比我强,我再努力,也还是不如别人。
你不需要成为别人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告诉孩子:你不需要成为别人。
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跟任何人比较,我只需要我的孩子这一次比上一次有进步。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我不羡慕别人的猛虎儿子,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这个世界上绝了哪种生命形式都会导致地球毁灭。
比如,她以前可能语文这道题不会做,这一次她已经会做了;之前她总是在英语的语法上出错,现在已经不会出错了。我就觉得他比以前更加进步了,只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尤其是不要跟更近的人比。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努力,而是他的挫败感很强。可能等他长大了再回来看,她可能不觉得姐姐那个时候有什么了不起,可是现在在他这个年纪,当前面有那么大座山的时候,会有种我永远超越不了我姐姐的那种无力感,他的力量已经被像一块吸铁石一样被吸走了,我自己家人把我的力量拿走了,就这种感觉!
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入竞争机制可不可以?可以,但问题是要知道如何巧妙的使用,拿捏那个度,如果你还不会,请你不要用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