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为了做什么?
事实上,如果是为了看景物也好,涨知识也好,交朋友也好,在我们这个时代,都是可以不必亲临现场去完成的。
就拿看景物来说,最高级的我们有VR 眼镜,感受非常真实,次一点还有巨幕电影,再不济还能用电脑或者电视打打游戏。这些方式都可以获得情境与事件的融合,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各种事情提供灵感,放松了许多心情,甚至踏足一些世界上不存在或者难以到达的地方,还能感受到人类想象力与艺术的美。
最实际的一点是,这样做既不用花很多钱,也不用舟车劳顿地出门。
如果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不经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拒绝这些明明更加方便的事物,每逢假期偏偏要亲自去那些地方旅游呢?为了让自己的朋友圈更好看?或者只是保持一种传统的大众行为(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可能还无法习惯这些新事物)?还是说亲自去旅游,有一些不能代替的特点?
这个原因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是不一样的,我试图通过一些自己的经历来寻找"我"的原因。
在我短短二十年的人生里,已经经历了为数众多的旅游,无论从地点还是方式上讲,都可以勉强称得上是丰富了。但真正称得上印象深刻的,唯有2016年暑假开始后的一系列活动。这里面必然有年龄的原因,但我要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点"自主性"。这里不仅仅是说从旅游的决定到安排都由自己完成,更是在强调旅游的心情完全是自己的心情。在这里,我先要说两个人三件事。
一个是一位充满智慧与洞察力的朋友,同样他也是个极具个性并且善于保护自己独立人格的人。他最先向我提出了旅游完全没有意义这样的命题,当时我还有所反驳,后来也渐渐走到了他的立场上。他高考后的一次长达一个月的旅行完全都是为了见网友。我记得他来南京的时候问我,南京有什么好玩的?我向他推荐了那些惯常的旅游景点,并且说好像来南京就一定得去似得。他无趣地回了我句:不如躺在床上玩手机(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修改他的哲学著作)。于是,他真的就躺在床上玩了三天手机,然后离开了,过两天又陪他妹妹来,才去了中山陵之类的景点。
这两天,他去了成都。昨天,他告诉我他坐在成都的一个广场上叫了一杯果茶坐了一下午,并且写出了一段小说,这个段落也与旅行有关。他最近正在写小说,不时来和我讨论,算是合作关系,然而平日里进度缓慢,不料一出来旅游就立即写出了一段。他旅游时素来就持着这种自在的态度和闲适的心情,自然也能由旅游带来灵感。有意思的是,当时他一提广场,我便反问一句,可是天府广场?他笑称这你都知道。然而提起成都的广场,有心旅游过的人势必是会想到天府广场,而我的脑海里能闪现出无数我在天府广场的故事。故事里我刚下机场大巴第一次遇到有好几个人让我扫微信的场景我谎称自己不用微信;故事里我一个人在烈日下托着行李寻找那个有名的饭店最后在一波三折中找到了,一个人吃了三盘菜觉得没有想象中的辣;故事里我站在那个地铁站时不时出问题的售票机前无助地各种换队排………太多了。这是以往任何被包办的旅游体会不到的。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行,我第一次体会到"出行"的感觉:辛酸劳累却乐在其中。而往日的旅游,相比之下,只能叫昏昏欲睡。
这位朋友在临走前还邀请我一起去稻城亚丁,我因为自己有别的安排所以就拒绝了。事实上,我们是不能同行的。想象中我看到稻城亚丁的雪山时应该是这样的情景: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地从泸沽湖一路走来,满身泥泞却丝毫不以为耻地沐浴那雪山后恣意清白的月光。但倘若我和他一同去,势必是这样的情景:好不容易看到了本来从未见过的瑰丽风景,我们却异口同声地说上一句:人生真无聊啊。
我们是不能一同旅游的,即便他可能是我唯一能找到用来做固定旅伴的男性朋友,我也不会做出妥协,那是对客观事物和主观心情的双重浪费,我这样想。
"出行"的感觉,最直接的体验就在徒步旅行上。徒步就是将这种出行的感觉以极端的形式扩大化。我的那位网友也曾在小说中写道,"之所以喜欢爬山,是因为既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就用辛劳兑换价值。"可谓是一语中的。去年十月的国庆节,出于对背包客生涯和对宣传图片上的美景的向往之心,我独自报名参加了学校一个组织前往省内一个荒郊野岭的三天的徒步穿越活动。同伴虽然都是校友,却都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性格迥异,也同样的精力旺盛,长于登山苦行。而我即便在常人中也算是体力优秀,和他们一比,立即就逊色许多。他们走很多路,披荆斩棘,爬了很高的山,不做休息。我记得那个时候的我完全是始料未及地当起了拖后腿的,一个人在最后苦苦地挣扎,双腿跪在泥巴上,承受着背包不算重的重量,蹒跚地向前挪动,双目饥渴地试图看向前方队伍里那些人轻松的步伐,事实上,他们早就走到了我看不到的地方。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需要休息,为什么可以充满力量地直立行走,为什么不停下去欣赏一下这四周浮动的清风。我以为凭借我丰富的爬山履历和一次三天的徒步穿越经验完全可以轻松解决这次旅行,但是我错了。以前我是怎么走的?在家长的关怀下,体贴的照顾里,在同伴甚至更糟糕的对比下,走慢了有人等我,走不动了有人一起休息,走得快起来还可以默默鄙视一下后面的人。而那次在山上,我没有这些,一切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的温柔与舒适都不存在,队友的一点关心也只是出于责任和无奈。我只能靠自己去挣扎,去爬行,去最大化我的辛劳,去最大化所谓的价值。可以说,论景色,我去过的每一座山都比那里的景色来得曼妙,来得有趣,但是我唯独铭记那里的价值。我在那里感受到了我每一步都想要停下的软弱,我感受到了对自己这种心理无比厌弃的愤恨,我感受到了我对他人能力的那种从未有过的不解与怨恨的嫉妒,我感受到了我明明是自己走不下来却如同阿Q般地宣扬轻松惬意的自以为是。我,也同样感受到了……那克服那些心绪后,靠自己一步步走下来的可贵。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会事事逃离"舒适区",时时不让自己好过。我并不期待有什么凤凰涅槃一样的成果,我只是想知道,自己在一次次面临困难的时候,那些软弱,愤恨,嫉妒,自以为是的负面情绪还剩下多少。在这过程里付出的一切艰辛与时间,里面蕴含了多少审视自我,重塑自我的机会,这些都是切身实际的独立的艰苦的"出行"才能换来的价值。所谓的价值,不是他人的眼光,而是认识清晰的自我。
是的,我记不得别具一格的高山草甸武功山,我只记得那个四处都是有着昏黄如同暮色的样子的杂草的凤凰山。那一山,风景独好。
出行的辛酸苦累固然是亲自出行的目的之一,但我也并不因此而放弃乐在其中。这乐在其中并不体现在功利心极强的所谓先苦后甜上,而且体现在对行得其所的每一步的肯定,对绕了远路时的豁达,对不经意间发现的美好细节的惊喜,对一切不期遭遇的坦然无畏。
我可以艰苦地走,也可以开心地笑。
我要说的另一个人,是一个高中同学,一个也许是没见过太多世面的女孩子。她热衷交际,性格奔放,对事事物物都充满兴趣,但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她相关的这件事,也就发生在第一次同行的泰山上。起初会选择找她做旅伴,也只是因为认识的人里只有她体力很好,愿意挑战自我和困难,愿意爬山。现在想来,假如不是因为带上了她这样的人,我想我绝对体会不到那样苍凉孤独而镌满深刻的夜晚。
那天已至深夜,我们本在山上的宾馆睡觉,我还没睡着时,她却起身出去了,说和一个下午才认识的旅客玩去。我错愕于她的这种极度匮乏的安全意识,即便我不理会父母的许多这方面的教导,认为他们太保守,但这种深夜在山上和刚认识的异性出去溜达也过于不可思议。到底是太单纯所以容易信任他人或是别有一分胆大心细,还是自由之心如翼已经展开而无法收回了呢?出于不放心,我带着大功率能伤人的指星笔也出去了,却忘了带伞。
走出宾馆大门的那一刹那,一座山在夜晚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夜路上山的游人让道路依然明亮,泰山山顶的岩石平整直通天尽头空虚的暗处,山风狂暴地吹过,似乎要下雨。天地的旷大,在那一刻都彰显无疑了。我路过一个依山蜿蜒的矮墙,正中有个拱形门,当时圆月正好,静静地从那个门中出现,仿佛令天地都空了一块。而我找到同伴时,他们正倚靠在栏杆上肆意漫聊,那些毫无拘束的话语也随着山风前往了自由的彼岸。我与他们同行一阵后一起在亭子里躲了场大雨,之后确认了她大概安全就离开了他们。我漫无目的地走了一阵,摸到了风化百年却遒劲有力的五岳独尊,看到了笃定有雨却坚持倚柱而憩等待日出的游人,听到了漆黑的孔子庙里那个千年前驱车四方的老人不合时宜却真诚恳切的传道声。
而后,宾馆的大门已经关上,我只好怀着随时都会下雨却无处躲藏的担忧,坐在宾馆附近平坦巨大的白色石头上,任山风在我的脸上身上刮过。我看着天空中那轮月时而被乌云遮住,时而透出一丝光亮,又忽地展出全部的姿容。那时的我对两天后要出的高考成绩有些惴惴不安。但是,无论怎样都可以做到坦然面对,坚守理想的吧,当时的我坐在那里,也就这么想着。
只是那一晚的情境与心情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语去形容。后来是今年的春天,哈尔滨的春天可不同南京,四月下起了冰雹,五月份的时候还妖风肆虐。那天晚上下晚自习,我独自(也许有室友同行但是我无视了)从学院走回来,微信公众号上刷到一首曲子叫《箫雨》,就点开听了起来。配合着那晚不息的狂风与隐隐的雷声,这曲子里的音乐正恰如其分地似为这天色下起了滂沱大雨。我想起了泰山那欲雨不雨的夜,也是这般声势浩大;想起了那夜后的两天出来的那个令人欲哭无泪的高考成绩;想起了我漂泊千里客居他乡只为继续那微茫的理想;想起了昨夜同今夜的月色里是我微笑面对故人故事的坚强。
时隔近一年,我终于能够描述那一夜了。
闻箫忆泰山夜
磐石山尊去,晧首入天门。
孤风惯长夜,雨落是箫声。
沥沥逆旅地,迟迟行道人。
凭栏逢乡月,一笑作春温。
2017.5.4
(格律有些问题,还请见谅)
过往的旅游经历在那不经意的一刻喷薄成诗句。我想,我可以通过高科技的系统看到任何我想看的景致,但只有亲身实在才有的意外,才能使我有深夜在山上流浪几个小时获得的迷思;只有因为是一个人才可以肆意地把心绪弥散到周遭的每一寸交错的时空里。所以,我要感谢这个心思粗野的高中同学,如果不是因为她,不是因为她是这样的人,就没有这首诗和其中诗情。
后来,我们一起去过一次恒山,她在山上和她刚认识的性情相投的女生一起走,我怀着我自己的心思自己走。她是个着实合适的旅伴,双方性格迥异,各怀心思,却也互不影响,无论是山的价值还是人的价值都可以得到彰显。不过,我倒是希望与更多别的如此相异的人一同旅行,因为我不想和同一个并非志同道合者经历太多。
这两个人说来有趣,一个是因为相同,所以不能同行,一个是因为相异,所以合适。
如今的我,再经风霜,已经没有文字里那些激昂的热血与索然的悲凉。我只想闷声学习数学和物理,踏踏实实地走完这实在之路,如果必须要接受自己在假期不得不面对的懒散,那就出去走走别的路吧。过往的一切让我明白,我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类,有着不同寻常的理想和不同寻常的人格。我的路,是极其特别的,这条路上,始是我一人,终是我一人,那些满怀爱意与关怀的人啊,你们是我在这条路上看到的那轮天心的明月。
此刻,开篇的提问在一路的追忆中已经有了完美的解答。当然,这只是对我而言的答案罢了。梦中我一个人降落在了土星上,打开舱门那一刻的恐惧,也是同样切身的体会。所以事实上:旅行,如果我选择了沉默而努力,我就不必选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