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各大影院热映,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凭借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精彩的叙事,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一时间,家长群里也炸开了锅,讨论的核心只有一个:到底适不适合带年龄较小的孩子去看这部电影?作为一位宝妈,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部电影讲述了 1937 年南京陷落之后,吉祥照相馆内一群普通人,从只求活命到冒险保存日军罪证的故事。电影原型是当年南京的华东照相馆,15 岁的小学徒罗瑾,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偷偷冲印了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后来,他和另一位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照片成了后来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时,最硬核的 “京字第一号证据”,铁证面前,恶魔不得不低头认罪!靠着 “像素级” 还原的历史细节,普通人抗争的代入视角,《南京照相馆》收获了爆棚口碑。但电影中展现的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也让不少家长心生顾虑。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谨慎决定。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理解和承受能力各不相同。
有些孩子性格较为开朗、勇敢,好奇心旺盛,对历史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平时可能就喜欢阅读历史故事,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对于这类孩子来说,《南京照相馆》或许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契机。电影中那些真实而残酷的画面,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那段沉重的历史,感受到先辈们在苦难中不屈的抗争精神,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就像我认识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平时就对历史故事着迷,看完电影后,他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查阅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还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他说,以前只是从书本上知道这段历史,现在看了电影,才真正明白先辈们经历了怎样的苦难,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
然而,对于那些性格比较敏感、胆小的孩子而言,贸然带他们去观看这部电影,可能会适得其反。电影中战争的血腥场景、日军的残暴行为,很容易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个户外活动,途中遇到了一场模拟的火灾演练,现场的烟雾和警报声让一些孩子吓得大哭起来。其中有个小女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烟雾和警报声非常恐惧,晚上睡觉也会做噩梦。我想,如果这样性格的孩子去看了《南京照相馆》,电影中那些激烈的战争画面和悲惨的场景,可能会让他们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甚至对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在决定是否带孩子观影之前,不妨先和孩子聊聊他们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观察他们在面对一些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片段时的反应,以此来判断他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观看《南京照相馆》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经过考虑,决定带孩子去观看这部电影,那么观影前的引导和观影后的沟通也至关重要。观影前,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介绍一下电影的背景,告诉他们那段历史的大致情况,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同时,也要强调我们观看电影的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而不是为了传播仇恨。观影后,要及时和孩子交流他们的感受,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如果孩子因为电影中的某些场景而感到害怕或者难过,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和安全感,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南京照相馆》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电影,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孩子传递历史知识、培养爱国情怀的机会。但在带孩子观影这件事上,我们一定要谨慎权衡,充分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了解历史,让这段历史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而非沉重的负担。
不知道各位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有怎样的看法和经历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分享,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