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好地提供出行服务,必须对出行场景进行划分
地图是典型的工具型产品,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试着把它称之为平台,但至少到现阶段,对于一般人而言,它还是作为一个工具而存在。
当你想查看自己的位置的时候,你会使用地图,通过一个定位按钮,你就能知道当前所处于哪个城市哪个村,哪条街道哪幢楼,聪明点的话你还可以知道面朝的是哪个方向;
假若你是一个不开车的人,当你想快速到达一个地点的时候,你会使用地图对比选择最佳的交通方式:当目的地距离较近的时候,采用步行就能轻松抵达;当距离略有些远的时候,可以考虑搭乘公共交通是否方便,接下来是查看从哪站上车坐哪一路车;如若公交不方便的话则可以考虑打车,使用地图的驾车路线规划你可以看到驾车距离、预计时间和预估打车费用;
而如果你是个开车的人,当你对目的地不是很熟悉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在地图内输入目的地名称,然后开始导航,地图会综合路况和距离规划出最合理的路线,你只需跟着语音提示开车即可;而当你对所要去的地方很熟悉的时候,尤其在大城市里开车最关心的是路况,打开实时路况,根据代表道路拥堵程度的不同颜色显示,基本便可判断出最佳的驾驶路线;
当然也有可能你只是出于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域和自己计划要去的地点的分布特征,通过地图来获取这些信息进而帮助决策。
以上都是用户使用地图产品最常用的路径,可以看到地图是满足即时出行以及潜在出行需求的十分有效的工具,用户可根据自己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而到达目的地。
从满足需求的角度而言,工具仅是一种手段,衡量工具好坏的标准是效率,所以对于一个工具型产品而言,如果简化操作步骤、使操作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从而提升使用效率,是工具型产品努力的目标。
然而从大的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考虑,地图这个工具最终要解决的是出行问题。所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用户简单出行、轻松出行、舒适出行、开心出行才是产品从根本上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对出行目的进行划分,因为体验的好与坏是相对的。需对不同场景不同目的下的出行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把握到更深层的规律,进而拆解目标,量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