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小练笔是要求讲自己觉得幸福的月下场景给家长听。
临睡前他说他觉得第一个幸福的月下场景是有一次夏天的尾巴,天气已经很凉快了,他、咩咩、咩咩妈妈,还有我一起从外面回来小区,咩咩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面包,他和咩咩一起坐在小区假山圆盘那里聊天吃面包。他觉得这个月下场景很美好、幸福。
听完他的描述,略干。对他说:老师在学完第二课《走月亮》后,安排这个小练笔,那么你的描述中应该体现月下场景的情景交融。老师要求背诵的《走月亮》第四自然段,那一段中有“细细的溪水,流着花草的香味,流着月光”这样的意境。
“月光”是一种光线,但是投射进人物情感后,月光就有了味道和声音。为什么会觉得“吃面包”的月下场景是幸福美好的呢?因为月色皎洁、月夜如水的场景里,有好朋友在一起,你们聊得很尽兴,你们玩饿了恰好有一块面包可以分享,你在当下感受到的是轻松惬意和愉悦。心里和味觉都满足了,所以那晚的月光实际上是奶香味的、面包般松软的,那晚的月光是甜的。以上,是你感受到的美好和幸福情感,也是文字能跟阅读者共情的地方。用真实细腻的感受,去唤醒阅读者记忆里属于他自己的那段纯真友谊。
他接着又描述了他觉得幸福美好的第二个月下场景,有一次画画课结束后,他和我推着各自的自行车,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边走边聊我们都喜欢的物理知识,他觉得那晚很幸福。
对于第二个月下场景,如何避免“干巴”而让“幸福美好”立起来?我问他:“是不是那晚的月光拉长了我们的影子,你像个大人般推着自行车,像个大人般畅谈自己理解中物理世界的深邃,你在那个时刻真正感受到自己长大了,那是精神层面的攀登。我们畅所欲言、交换对科学的认知,那些感受对于你来说是真正的平等和快乐?”所以那晚的月光于你而言是理性的光辉,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梧桐树叶的影子仿若星光,伴你漫步广阔人生路。
聊完这段,他已经睡着了,还是对着空气啰嗦了一句:打开感受才有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