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语文老师,文字创作爱好者
爱诗词,爱红楼,爱中国文化
文学理论的爱好者,中国美学的追随者
F1骨灰级车迷,莱科宁铁杆粉丝
微信公众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头条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知乎:吴圣哲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但他没有被困难击垮。他留给后代的财富不仅有他的诗词文赋,还有他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财富。如果用苏轼的两句词来形容他的人生态度,我觉得那一定会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巧的是,这两句词,都来自同一个词牌名:《定风波》。
这是苏轼晚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苏轼已到人生的暮年,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心态更加随和,更加豁达,更加通透。
王定国即是王巩,是苏轼的好朋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王巩也受到牵连被处置,被贬到岭南。岭南在那个时候是不毛之地,被贬岭南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结束,远离朝廷意味着从此就没有了翻身的机会。岭南的生活条件艰苦,对于被贬那里的人,要承受生理与心理双重打击。王巩承受住了打击,从岭南北上时遇到了苏轼。寓娘是王巩家的歌妓,复姓宇文,名柔奴,随王巩一起来到岭南,苏轼与她交流后非常感动,写下了这首词。
·天应乞与点酥娘·
词的上阕重点写了柔奴姑娘的美貌与高超的唱歌技艺。词的开头两句重点称赞了苏轼的这两位朋友。“常羡人间琢玉郎”是写王巩的,把王巩如玉雕琢般的俊朗形象表达得非常具体。自古才子配佳人,像王巩这样的美男子,一定得有美丽的女子与之相伴,这位女子就是柔奴姑娘。是老天赐的美丽的姑娘。那柔奴姑娘到底会有多美,留给了读者无数想象的空间。词的前两句塑造了两个天造地设的人物。
柔奴姑娘不仅长得美,才艺也很出众。“尽道清歌传皓齿”,人们都说她的歌声清亮悦耳。声音是抽象的,文字根本写不出悦耳的程度,但苏轼从侧面来写悦耳。当柔奴唱歌的时候,如同风起雪飞,使得炎热酷暑的地方变成清凉之地,让人心情愉悦。岭南靠近北回归线,天气炎热。再加上主人被贬岭南,心情不佳,更加苦闷烦躁,更容易感到燥热。柔奴一唱歌,能让主人瞬间忘掉苦恼烦闷,欣赏歌声,苏轼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柔奴姑娘才艺的高超,能让在政治上失意的主人不再忧郁苦闷,而是能够超然旷达,恬静自乐。这样美好的歌声一定源自于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心灵也反映了美好的品质。上阕不仅赞颂了一位颜值颇高、歌声独特的女子,更是歌颂了这位女子乐观旷达的品质。即使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上阕极力赞美柔奴姑娘的美貌,但外貌美不是真的美,内心美才是真的美。
“万里归来颜愈少”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一般来说到了岭南人们的心情都会不好,相由心生,从条件那么艰苦的地方回来,容颜应该是会衰老的,然而从岭南归来的她并没有忧愁满目、苍老万分,反而更加年轻了。不仅变年轻了,她的笑容也很好,带着岭南梅花的香气。梅花,在严冬盛开,斗霜傲雪,象征着战胜困难、克服艰险。此时的柔奴姑娘不正是像梅花一样吗?柔奴的微笑,是度过重重困难、经历艰难岁月后自信的微笑,有着更加积极乐观旷达的含义。她没有被困难击垮,困难反而让她更加强大。
当时的岭南是荒凉之地,被贬去那里的人无论生活还是精神都是不好的,但柔奴姑娘过得怎么会那么好呢?苏轼不禁要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别的人一定会说岭南的各种各样的不好,柔奴姑娘“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的地方就是故乡。这是全词的点睛之处。白居易也曾有过类似的诗句“身心安处是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既是受到白居易诗的影响,又受到柔奴姑娘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的感动,苏轼留下了这样的佳句。这句话既是对柔奴的歌颂,也是寄寓词人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处世之道。当苏轼被贬惠州时,苏轼也是这样,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坦荡生活,真正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整首词语言明畅,简练传神地塑造了外貌与品行兼美的柔奴。同时借柔奴来说自己,不仅歌颂了柔奴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的品格,还抒发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胸襟。
这就是苏轼,在逆境中保持着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再大的风波也击不垮他,在风风雨雨中看清世界,体悟人生真谛。大风大浪方显英雄本色,平平淡淡才能风风火火。正如开头说得那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自己的人生感悟,也是苏轼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这也是中国一代文人的精神。乐观与旷达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的品质,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