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静清和老师的课经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碎片,一些习惯性的不科学观念,一些不理解、悟不出的疑问,在老师抽丝剥茧、引经据典、形象生动地分析阐述下,让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噢”原来如此的一刹那,心情如吃到蜜糖的我真有跳起来的冲动。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天南海北的爱茶人一次次聚集在老师身边,听他答疑,为己解惑。老师有一颗博爱的心,有一种包容的文人情怀,有一份为世人拔开云雾,形成正确、科学饮茶理念的责任与担当。
老师一直倡导喝好茶,少喝茶,要健康、科学地去饮茶(这种理念会让我们终生受益)。每讲一类茶,先让我们喝,喝的都是他的私房茶,都是生态山场的好茶,目的是让我们对好茶建立正确的认知。如茶的香气:干香、杯底香是否符合茶的特征,香气是否过喉;好茶、春茶应该是什么汤色,而夏秋茶又是什么汤色;茶汤醇厚还是寡淡,茶汤是否细滑,是否粘稠,是否清甜,是否有清凉感.......,喝完再从理论上完善我们的知识架构。他循循善诱,不急不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从不回避敷衍。老师说:他很重视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看似简单的问题,因为越是简单越耐人寻味,大道至简。茶没有那么神秘,就是一片树叶,是儿茶素发酵程度的不同才有了六大茶的分类。老师深入浅出,加上形象生动的比喻,把深邃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令我们经常捧腹大笑,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如饮老师的茶,令人愉悦。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幸让我们遇到了这样的老师。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教我们如何做人,“我们都是有包浆的,我们不油腻”。对待生活要有阳光、洒脱的心态,“江山本无主,闲者便是主人“,”入我眼,即我有”,这些经典的语句,让我们如沐春风,许久难忘。
清冽的寒冬里,大家的笑容照亮了整个房间,让九兰雅舍的古朴里多了好多有情有义的味道,正如老师常说的,喝茶要五味调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我愿意以茶为媒,观照内心,修养品德,珍惜每一次遇见,不辜负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