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瓜和豆种上了,就需要浇水灌溉。这几天,飘飘洒洒刚好下起了一场小雨,既节省了水电资源,又为农民朋友省下了一笔开销。真是一场喜雨!它预示着今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公元761年春天,诗圣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漂泊的生活后来到成都,经严武、高适等朋友的帮助,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草堂,生活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安定。他自己在草堂周围种下了不少果树和草药,刚好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小雨,诗人心情舒畅,写下了平生不多的一首快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里杜甫给雨以人的情感,好像了解人们的需求,当你需要她的时候,她就下起来了。随着温柔的春风轻轻飘下,滋润万物,而且还不打扰人们的生活。夜里来,天明去。当人们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空气清新宜人,满城锦绣花开含烟带露,娇羞迷人。
小雨时大时小,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利用雨下的小的间隙,出门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因为谷雨之后就是立夏,若想继续享受春天的百花香,就要到明年了。古人伤春,经常感叹“花开花落又一年”,其实夏天的浓阴同样喜人,大可不必为春天的失去而烦恼。
小区里有人家种的蔷薇爬满了院墙。正是蔷薇花开的时节,散发出阵阵幽香,清新怡人。一朵朵饱含宿雨的蔷薇花,五彩缤纷,像弱不禁风的黛玉无力的卧在枝头,让人心生无限怜悯。
由于接收了地面的雨水,濮水河水显得有点发浑,水位也涨了很多,水里长满了水草,岸上的树更绿,草更青。远方天空中阴云环绕,烟雨迷蒙,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记得有位诗人写的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时候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附近的楼上看我。
因为下雨行人很少,行走在公园里被雨水浸湿的小路上,有点“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感觉。一个“酥”字,形象地说明了春雨带给人的细腻感。真佩服古人的学问。记得小时候老家每到下雨,道路泥泞,为了防止鞋子粘上泥水,总是把鞋子一脱,拎在手上,赤脚行走在泥水里,免不了因路滑跌倒,满身泥泞,但那时候不觉得狼狈,只感到很快乐。
公园的东北角有一小片芍药,芍药花比牡丹花晚开大概一周左右时间,现在正值牡丹花谢,芍药花开时节,因此芍药花俗称“气死牡丹”。我感觉这四个字用在牡丹和芍药身上有点粗俗,改成“牡丹花谢去,芍药花开时”岂不更好些,但事实如此,也就将就吧。
刘禹锡有“庭前芍药妖无格”的诗句,但这并不是贬低芍药,只是说芍药与牡丹相比,缺少点格调而已,但他还是很妖娆美丽的,毕竟牡丹是国花,有太多的人赞美她、宠爱她。一朵朵芍药花经过雨水的沐浴,颗颗水珠挂在花瓣上,莹莹剔透,像满含泪水的美少女在游人面前敛羞低头。
在公园的环形山路旁,有一株开红花的槐树,远远望去,像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挂在枝头,美丽非常。据说敏感的人食用红色槐花以后有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因此很少有人采摘,所以这棵槐树才能在这儿自由开放,向游人展示她的妩媚,否则早已偏体鳞伤,枝折花残。
这时,淅淅沥沥的小雨又下了起来,站在健身步道向北望去,建在池水边休闲的白帆掩映在绿树丛中格外显眼。附近的青山不高,却烟雨迷离,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串串雨丝在我面前挂起了一幅珠帘,挡住我的视线,不让我欣赏远处的美景,真是讨厌!
国学大师叶嘉莹讲学时很喜欢讲杨万里的一首诗,她说:“宋代诗人杨万里说:‘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为什么春天的细雨既不肯索性下大一点儿,又老是不肯停?他说那是它在嫉妒我窗外有如此美丽的山色,所以故意下得像珠帘似的挡住我的视线。你看,这就是诗人。他们对大家看惯了的万物总是保持着一种关怀和敏感,所以经常能够发现生活中新鲜的情趣。”
东边的池塘周围长满了蒲苇,与岸上的绿柳相映成趣,好像在比看谁更青翠。湖心岛的凉亭显得孤单寂寞,像是在诉说,下这么点小雨,游人都不来!岂不知,雨中观景别有一番情趣,错过了是很遗憾的。一阵风吹来,柳树上的水滴哗哗落下来,水面上溅起朵朵小花,形成一圈圈的涟漪,相互交叉,又向远方散去。
雨渐渐大了起来,我恋恋不舍的撑起雨伞往回走,身后响起了雨水滴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