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下午,在备课《竹节人》这一课,突发奇想,想着在课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竹节人,利用情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一直都是学习中的重头戏,学生时代,每每上语文课,我都觉得很枯燥,很死板,老师没有把文字的灵活性带给我们,如今自己已从事语文教学十多载。一直致力于如何改变枯燥死板的语文课堂,我自己的想法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上课前,同学甲说:“老师,我做的竹节人能打过他做的竹节人。”同学乙说:“老师,我做的竹节人比他做的牢固。”同学丙说:“老师,我做的竹节人比她做的美观。同学丁说:“老师我做的竹节人更形象,逼真,并且跟课文中主人公描述的竹节人一模一样。”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举手发言,是这节语文课气氛活跃,乐趣盎然。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不能古板,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活跃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秉承这个教学理念,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课堂上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得意,那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溢于言表。我想同学们从小到大肯定玩过各种有趣的玩具,它们也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乐趣。但老师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今天的玩具太过精美,而且少了一点人情味,大家多是自己玩,而很少能体会到许多人围在一起玩某个玩具的快乐了,更何况那玩具还是自己亲手做的呢?但简单的玩法儿折射出的却是孩子们对竹节人单纯、热烈的喜爱。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小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巨大的潜能,他们不但有好奇心,求知欲,而且喜欢表现自己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他们创造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以及展现自己的机会,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了活跃课堂气氛的形成。
其貌不扬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我相信玩具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玩具制作带来了的情趣,乐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童年游戏的乐趣,童真、童趣的可贵。利用情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主人,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有梦就有希望,有行动才有可能,我想只要迈开坚定的脚步,理想的语文课堂就会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理想语文课堂我一直在探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