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信号

今天早上读《正面管教》,学到的是无言的信号这个方法。正面管教中,很多工具都强调行动,而不是言语。当需要说时,话也是越少越好。为了帮助大人们学会闭上自己的嘴巴,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些无言的信号,会更加有效。

比如,儿子答应去倒垃圾,但是如果不提醒,他一次也没有倒,怎么解决?

可以建议,试试无言的信号这个方法。

第一步,全家人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倒垃圾的问题。孩子再次确认自己能做到。妈妈说:我们很高兴,你愿意帮忙,但我们也知道这很容易忘,我们用个信号来提醒你好不好?这样我们就不用唠叨了。

第二步,妈妈解释了把儿子的空餐碟翻过来,倒扣在桌子上的想法,就是在提醒他该去倒垃圾了,孩子说好啊,没问题。

第三步,七八天之后,孩子看到自己的餐盘扣在桌子上,开始发脾气,他哭哭啼啼的说:我饿了,我吃完饭再去倒垃圾,这真是蠢主意!妈妈没有接孩子的话,孩子生气着把垃圾倒了出去。

第二天,孩子记住了倒垃圾,两周以后,孩子又忘记了,当他看到自己的餐盘倒扣在桌子上时,他说:哎呦,然后就出去倒了垃圾,并且很愉快的和全家人一起吃了晚餐。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事情在好转之前往往会更糟糕。家长要坚持少说的原则,尽量不说,不批评,不指责,不埋怨是这个案例成功的关键点。

第二个例子,是孩子放学回家后,把书乱扔到沙发上,这让妈妈很烦,她采用了无言的信号来提醒大家,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在家庭会议上,她建议用一个信号来提醒大家,如果她再看见有书扔在沙发上,就会在电视机上放个枕套,孩子们都同意了这个计划。

第二步,当孩子们看见枕套时,就会把自己的书收起来,或者提醒别人去收拾。

第三步,妈妈惊讶的发现,电视机上有一个枕套,她看见了自己昨天晚上留在沙发上的一大包东西。

最后的结果,是全家人都为事情的这个转变而大笑,他们都很喜欢这个方法,并且从那以后,孩子们想出了好几种信号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法。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是:

无言的信号是对孩子和家长双方的一个提醒和约束,可能妈妈以前老是唠叨,以为孩子总是把书乱扔,但实际上自己也有忘记的时候,发现妈妈也会犯错,孩子们很开心,心想原来犯错并不是小孩子们的专利。

第三个事例,是老师把无言的信号用在教室里的例子。

在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把一些信号几乎作为第二语言教给了孩子们。如果他想让孩子们转过身来并坐下,他就伸出右手的食指,先在空中画两个圈,然后做两次上下动作。他想让孩子们从吵闹中安静下来的信号,是他先拍一下手,听见这一下拍手的每个学生都跟着拍一下手,然后他再拍两下,大家也跟着她拍两下。

在教室里,也是遵循语言简洁,能不说就不说的原则,像这样的约定,可以跟孩子们一开始就约定好,先让孩子们练习,等学会了以后,再用的时候就非常顺畅。

第四个事例,是因为妈妈和女儿老是吵架,之后又很后悔,她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以后吵架时,看谁会先想起来,把手放在胸前,作为一个我爱你的信号,结果往往是女儿最先想起来。

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启发,是孩子其实比大人更善于学习,更有觉察力,行动力和改变的潜质,家长要善于抓住孩子好胜的心理,让孩子率先做出改变。

最后,我的行动

厨房的垃圾需要倒,就和老公商量,我把手环放挂在门后的门把手上,当老公开门的时候,看到门把手上的手环,就知道这个信号的意思是:该倒垃圾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