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家》这本书后,闭上眼睛,思考着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他们被制度束缚着让人无法呼吸。面对这种制度,有的人选择接受,比如觉新,而有的人选择追逐真爱,比如觉民。有的人选择对抗,比如觉慧。
小说《家》是巴金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家》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创作风格。在书的结尾写有1932年4月《呈现给一个人》,1932年5.20《初版后记》,以及1977年的关于《家》。是巴金在写完这部小说后不同时间阅读以及阅读后的感悟。他说这部小说并非写他自己,但确实带有自己的个人情感,他像觉慧但又不是觉慧。巴金说《家》自然不是成功的作品。但是他请求今天的读者宽松地对待这本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写的小说。他很喜欢它,因为它至少告诉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