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之前的文字,重新梳理一下。
回到村子。
妈妈早上蒸了猪肉大葱包子,孩子很爱吃,一顿三个,妈妈大气,包子也大,可见儿子的胃口。
然,看到有人坐在家门口,一个男人。村子里常常有人坐在门口,无所事事,又凑热闹,说点儿闲话,到了中午该做饭或者该吃饭的时候就回家了。这个男人,因为生病,无法劳力,做饭都需要家里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伺候。妈妈给了他一个新出锅的包子,谁想,门旁边还坐了两位邻居也在聊天,妈妈进了厨房又拿了包子递了过去,让她们尝尝。他们说吃饱了不要不要,妈妈把包子又递给了男人,男人客气了一下接过又吃完了。
快速吃完俩包子的男人让我不免心疼。
可是,我仍然不怀好意的想,你不到五十岁的年纪,为何要让自己八十岁的老母亲给你做饭呢?媳妇儿在饭店打工,孩子上大学,你至少能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吧?你能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就没有做饭的能力?
我常常觉得农村有的人深受不良观念影响,好像自己进了厨房就掉了自己的身价,然而又没有身价可掉。媳妇儿就像娶来的侍者。就是在外面当个侍者,也可以挣不少钱呢?而伺候一个男人,他还心安理得,不懂感恩,简直理解身边单身女性的心灵诉求。
所以,我对于可以把一日三餐搭配的漂亮又格调的,吃起来忍不住赞叹的异性,充满对他妻子的嫉妒。
所以,不断保持开放的心态,自我更新观念才是好的生活态度。
而快九十岁的奶奶吃了一个包子,又拿了一个包子拄着拐杖准备出门,后来我推着轮椅带着奶奶,看她把包子送给村子里一位老奶奶,让她尝尝。老奶奶客气着,也吃了。她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很贴心。
我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把要饭的乞丐叫到家里,给他们吃的。那个时候,我还小。模模糊的给予了我善良的品质,那种润物细无声在滋养着我。所以,我常常被人肯定善良与正直的时候,我也会像王菲那样,给予充分的肯定。
现在谁还在乎一个包子呢?但是有心去分享,对方的感受就不一样。
写到这里,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文字自由散漫,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这也许就是我的特质,但愿你能够享受而不必忍受。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