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在时光长河的幽谧一隅,我总能在记忆的褶皱里,寻到母亲温暖的轮廓。她出生于1949年,那是一个新中国刚刚诞生的年代,可四川农村的她,并未因此而迎来命运的转折,依旧在贫困与艰辛中蹒跚前行。

母亲在姐妹中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许是家中条件有限,又或许是她对书本实在提不起兴趣,只上了几天学,便与那方方正正的文字告别,从此成了个文盲。但母亲并不因此而黯淡,她如同一株坚韧的野草,在家中的土地上肆意生长。田间地头,有她弯腰劳作的身影;屋内屋外,有她忙碌不停的脚步。春种秋收,她用那双粗糙的手,播种着希望,收获着微薄的生计。

二十几岁,母亲嫁给了父亲。那时的父亲,家境同样贫寒,可母亲看中的是父亲的老实本分,还有那离娘家近的便利。在那个计划生育的时代,他们只孕育了我这一个孩子。尽管生活艰苦,常常连温饱都成问题,但父母的爱却如潺潺溪流,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他们舍不得让我干一点农活,只希望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童年的时光,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记忆中徐徐展开。村子里的小巷,是我和小伙伴们嬉戏的乐园。我们在泥地里打滚,在草丛中捉虫,在溪水中摸鱼,笑声在空气中肆意飘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若是我玩耍得太晚,母亲总会站在家门口,扯着嗓子喊:“勇儿,回家吃饭了!”那声音,带着浓浓的关切,穿过黑暗,钻进我的耳朵,让我迫不及待地往家跑。即便后来我读大学,回家在外玩耍,母亲依旧会这般呼唤我,仿佛我还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孩子。

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那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我为未来拼搏的新起点。然而,命运却在高二那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父亲被查出肝癌,不久便离开了人世。那一刻,我的天仿佛塌了下来,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母亲瘦弱的肩上。

母亲年轻时劳累过度,身体早已千疮百孔,各种病痛如影随形。但为了我,她强忍着病痛,咬牙坚持着。在学校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我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骄傲,有欣慰,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去上海上大学那天,母亲忙前忙后,为我收拾行李。她怕我水土不服,竟在行李里放了一撮家乡的土。那撮土,承载着母亲无尽的爱与牵挂,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和故乡紧紧相连。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汲取着养分。我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想着毕业后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让她过上好日子。然而,命运却再次捉弄了我。就在我读大三那年,母亲也因病去世了。

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她和小姑一起送我去公交车站的那天。市集上,母亲精心为我挑选水果,让我路上吃。她的眼神里,满是不舍与担忧。把我送上公交车站后,我在车的最后一排,透过后窗望着她们。母亲也一直看着车子,眼神中满是眷恋。车子慢慢启动,母亲的身影渐渐远去,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

因为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我时刻担心着她的身体状况。可我怎么也没想到,那次分别,竟成了永别。母亲去世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业,没有告诉我。等我放假回家,迎接我的只有一座冰冷的坟墓。那一刻,我的世界崩塌了,泪水如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我跪在坟前,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母亲,可回应我的,只有那呼啸的风声。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老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我的心。我无数次在梦中与母亲相见,她依旧是那副慈祥的模样,微笑着看着我。可每当我想伸手去拥抱她,她却如梦幻泡影般消失不见。

几十年过去了,我也到了母亲的年龄。岁月在我的脸上刻下了沧桑的痕迹,却无法抹去我对母亲的思念。每次想到母亲,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那些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

母亲,您是我生命中的那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您的爱,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您的坚韧,如同一座高山,给予我力量。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但您的爱将永远陪伴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如今,我站在岁月的长河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流水,心中默默祈祷:母亲,愿您在天堂安息,我会带着您的爱,好好生活,让您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