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的时候,跟相恋快三年的男友结了婚,说不上奉子成婚,也算是顺其自然。出嫁和婚礼都有家人准备,自己没操多少心,但是奉劝父母还是摒弃那么多繁文缛节,一个是因为远嫁麻烦,再一个是年轻人本不注重那些习俗。但是妈妈,姑妈,姐姐们还是给准备了"长明灯",新人用的一些东西等,还有四床妈妈亲手做的被子,用了硬币和和香草垫了被角。我不以为然,一身轻快的登上男友来接我的车,在车门落下的那一瞬间大大咧咧地向背后的爸妈摆摆手:我走了哈。像每一次出远门一样。也没看清爸妈的表情。
依旧是繁琐的乡间婚礼,吵吵闹闹的两天过去了。婚礼的晚上,盖着妈妈亲手做的被子,低头闻闻香草的味道,余光里床头红亮的娘家“长明灯”,生出无限惆怅,孤独和感动,感动于这些我所谓的繁文缛节的东西带给我的温暖。终于意识到“出嫁”跟以前的频繁出远门不一样,以后要一个人坚强。早上,我抽涕着跟老公说:我想家了...
那天,我在想。娘家的习俗是带给出嫁女儿的最好礼物。
新婚后,跟老公的家人过了几天拘束和尴尬的日子,我们便回南方了。我辞了跟老公异地的工作,从深圳到了广州。想着跟老公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等北方暖和了,回家养胎生孩子。而我自始至终就是想着理所当然回自己家的。每天,都会跟妈妈打电话,我不打电话,妈妈也会打过来问我身体状况。感受着妈妈的心疼,我心里好温暖,也盼望着早点回去妈妈身边。那天,我打电话问在老家的姐姐,家里是否暖和了,我好回去。姐姐说,过个半个月差不多。我说,恩,那我清明节之前回去。姐姐说,咱妈说也行,清明节让你去我家躲一天。我顿愕,为什么?姐姐说,是风俗习惯,嫁出去的人不能在娘家过节。我突然想到以前过节姐姐都回婆家这回事。一种不详的感觉涌来。那生孩子坐月子也不能在家吗?我问。咱妈说你要不然就租房子在附近。姐姐说。挂断电话,我开始百度。竟然很多地方真的有这种风俗,说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节,也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坐月子,否则会给娘家带来贫穷和厄运。为什么?为什么?那一天的下午,我像疯了一样的刷网页,心情很差。
第二天,家里给我打电话了,是妈妈打的。妈妈说:“我考虑了一个晚上,你还是回你婆家去吧。这样说,显得做妈妈的狠心似的。可是,你如果回这边,你婆婆那里会有意见的,也会被外人说闲话……”妈妈后面再说了什么,我已经听不进了。我只知道,当时我的声音哽咽着说:“我知道了,再说吧。”一瞬间,泪如雨下。心里的疼痛,无以言表。原以为,家是永远在那里的,现在,却被拒之门外。
晚上,做了一个晚上的梦,是在追寻着什么,却总是不知道自己该身归何处。而现实是,远嫁,无房,没有自己的小窝,陌生的婆家,被习俗拒绝的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地方。
不结婚,不能理解什么是“泼出去的水”,不能理解习俗是悲是喜,也不能理解习俗如何把一个人的心生离活剥,然后放凉。把女儿越推越远,变成水,甚至变成冰的,难道不是这些习俗?第一次感觉到做女儿真的不好,尤其是她要远嫁的时候。真的不知道如何再去面对那个“家”了。
远嫁女儿的心酸,强过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