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作,对于这一问题,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莱特”一样,一千个想写作的人就有一个写作的理由!然而,在读了美国埃利森·凡伦的《写作即疗愈——用文字改变人生》后,觉得真正找到了应该写和必须写的理由:时光在笔尖雕琢,便能卸下沉重的忧伤,留一树芳华。
书中的很多章节的小标题都是每一个生活在当下社会中人之为人写作的必然理由:“借用文字的力量对抗精神的焦虑。”“写作让我们从混乱中找到意义。”“用写作打开生活的死结。”“在文字中看到真实的自己。”“写作是另一个‘消化系统’。”“写作是心灵成长的方式。”
生活在当下生活的我们,在社会容易急速变化,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人深处其中,心灵与精神的难以适应,必然会产生与世俗社会的相互冲突,心中的焦虑陡然增大变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声色俱厉的冲突,自然也难免引发生活的混乱难以适从;而个性的坚守与世俗的浪潮矛盾以及剧烈冲荡,让那些始终不愿放弃自我的人不愿同流合污、不想随波逐流,就自然形成了心灵的死结;在外界纷纷攘攘物象与内心世界的宁静和平的精神固守相互冲击中,如何看清与找回真正的自我,如何用真实的本我精神与灵魂来消化外界纷乱繁杂的世相,这不得不是每个人真正面对的一个生命难题,而作者给我们找到了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写作!
首先,就是对文字即写作的价值认识,作者认为:“而这些来自我们内心的声音确实我们所能拥有的最重要、最有价值、最丰富和最令人满足的东西。”“文字的力量非常巨大。实际上,我想说的是,文字的力量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的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我们要记住,语言和文字是我们创造自己渴望的生活最有力的工具。”作者之所以坚持写作或相信写作,对文字力量的相信,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这一点,笔者感同身受,我曾在写作时说过类似的话,我认为,语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文字的诱惑》中,我曾说:“对于文字,我一直有着非常崇拜和神迷的感情!”并说“作为一个有着文雅书生气和信守精神家园的思考者,对于文字的期盼与信仰,也必将是贯穿生命始终的!因为,这是我——一个性情中人的心灵指向和坚守!”然而,可惜的是,当下的我们并不重视它,所以,作者惋惜地说:“然而,它们往往也是我们利用最不充分的资源”。
对于“我们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的回答,作者说:“写作是一种交流、是自我发现、是创造、是灵性活动和自我表达。写作是我们用来寻找和练习理解内心声音的基本方法。很显然,写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冲动。”我觉得,这是对写作最为本质的定义。坐在在文中还有如此的表达:“写作不仅仅是吧文字写下来。写作是祈祷,是灵性活动,是自我发现,是交流,是治疗,是联系。写作不仅仅会让我们产生在纸上的写下几段文字的冲动,它还是一个对于我们自主生命的感召。写作能帮助我们获得自信,表明我们自己的观点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写作的感召是一种寻找内心声音的感召。”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倾吐,对人生的倾吐、对内心焦虑的倾诉,对自我的肯定,对本真自我的感知,这是多么重要啊!人之为人,不是外界的物欲的穷奢极欲的追逐,也不是纷扰世俗社会的声色犬马的应付,而是聆听内心世界精神的感召,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精神的文明身份,而非生物层面的物质享受。然而,当前的人们大多由于走得远了,慢慢忘记了初心,不知道自己的当初出发的心灵所需所求是为何了。对于写作作为人“寻找和练习理解内心声音”、“对于我们自主生命的感召”的“寻找内心声音”的本质已然忘却,在物欲横流、声色犬马的世界里行走得久了,“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写作只是一种商品。”正是这样一种极为物质性商品化的思维掩盖了写作的心灵与生命感召的本质,然而作者提醒我们:“但是,如果写作也能成为一种生活呢?”事实上,写作确实是一种生活,尤其在当下,心灵与精神的贫瘠,它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在功利物欲世界中的安身立命之所。
关于写作一定要出版才有意义,否则我们普通人的写作毫无作用的看法。作者甚至举例一篇名为《你觉得自己有出书的天赋吗?在想想吧》,文中作者激烈甚至有点傲慢地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一本书。然而对于这样一个观点,作者埃利森·凡伦的回击是:他可就是犯了一个悲剧性的和不公正的错误,这种观点严重阻碍了我们去使用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的方法,阻碍了最需要它的人使用它。并且进一步说:“要知道,写作是一种人性的冲动,人们必须承认自己有一种从无到有地进行创造的本性。”作者还用一系列的比喻来回击这种所谓的谬论:那么像对一个想生孩子的朋友说:“真的吗?我是说,世界上的坏人还不够多了吗?”以及如此将这种心态类推到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去:难道就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赢过如何烘焙比赛,我就不该去烘焙蛋糕吗?难道就因为我永远都无法打破纪录,也不会成为我这个年龄段的第一名 ,我就永远不应该跑马拉松吗?难道就因为我没有机会成为钢琴演奏家,我就永远不应该去上钢琴课吗?看到这里,我真是为作者这一连串的类推比喻拍手叫好!写作并不是要成为作家才开始去写,也并发作品能出版发表才有意义,写作的本身就是表达自我,呈现生命与心灵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如人要吃饭睡觉一样,道理如此简单,正如孔夫子所言:“食色,性也”写作也是如此,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本质需要,难怪福建大学潘新和教授说:“不写做,枉为人”如此说法,不无道理。所以,埃利森·凡伦说:“我们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就像我们要求大家对待写作的方式一样:把它们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一种了解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中的新事物的机会,一种与朋友和家人联系的方式,一种通往我们灵魂的大门。”如此看来,写作就是自说自话,与自己交流,与朋友、与家人、与世界、与万物交流而已。于是,作者进一步认为,写作就是生活实践,它就是一种表达性写作:就是在纸上分享你对某一主题最深刻的想法和感受的行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写作具有神奇的功效:“写作可以由内而外地治愈你的生命,包括你的身体、灵魂和思想。”其实,我们和崇拜的作家之间的区别,正如作者认为的:“并不在于它们写的文字有价值,而你的没有。”其实“你和它们之间只有一个最关键的区别,那就是它们正在写作。”而对于你自己而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开始写作。”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