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论其中开心的日子,估计达到三分之一都能难。
我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回想过往的三十年岁月,真正特别开心的阶段,也没几个。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简直是个老好人人设,那时天真懵懂,也不懂得拒绝,身边同学朋友张口的事,但凡能做到的,几乎没有拒绝的,哪怕有些事很耗费自己的心力,也仍然说不出拒绝的话语。
这种境况到大学才有所改善。初入大学校园,也是抱团行动,吃饭、上课、逛街等总是宿舍六人一起出行,起初还觉得很好,热闹,久而久之,抱团的缺陷就体现出来了,别人想吃炒菜而你想吃火锅,别人想看电影而你想学习,别人想旅游而你只想宅……犹记得刚开始不跟随群体活动的时候,还被说不合群,但是,越长大,越觉得自己的感受最重要,越来越不想曲意逢迎,如果为了“合群”,只能忽略自己的感受,那这合群也没什么意思了。
随着越来越多次的离群,我慢慢地拥有了更多更多的时间,除去上课时间,我几乎都泡在了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很美好,有超级超级多的书,也是那时,让我的阅读量猛增,尽管现在翻看那时的书单,有些书单看书名,已经想不起来内容了,但是仍然觉得那时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事实证明,大学期间再合群又有什么用呢?毕业后,还是会分道扬镳,我们宿舍六人,毕业后分隔六方,至此十余年间也再未见面。
当然,我并非是大学期间的情谊不值得珍惜,而是,值得珍惜、用心对待的不过寥寥一两人,并不值得牺牲过多自己去维护注定不会长久的关系。
毕业后,同事之间的关系就单纯多了,纯纯的工作关系,下班时间一到,大家都各回各家,关系好的才会小聚,或者相约出行,这种你情我愿的交往才比较令人舒心。
要说最复杂,也最令人头疼的,应该就是家庭关系了,同学、朋友、同事等关系,都可以做到不将就、不凑合,而亲人之间的来往,往往并不能够完全按照本心。
就比如目前最令我头疼的就是春节拜年问题,我的亲戚实在是好多好多啊,我爸爸妈妈双方的亲戚,公公婆婆双方的亲戚,以及我与自己先生的朋友,全部加在一起,得有三四十家了,不去不礼貌,会被大人说道,也不能下午去,必须在上去12点前到别人家里……现在光是想想就已经开始崩溃了,尽管离过年还是5个多月,谁能有好主意帮帮我?!
虽然与亲戚之间的往来,目前还不能随心所欲,但是我已经在努力了,我相信,今年春节前,我一定能想出一个好主意来改变这令人崩溃的现状。
只有万事以“我”为中心,才能快乐的生活,至于其他人,只要不伤害、妨碍到其他人,管那么多做什么,自己的人生,没有必要太为别人着想,活那么大度做什么,又没有人给发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