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三月,皇上在钜定县(今山东东营市境内) 亲自耕田,回程途中行幸泰山,修建祭天神坛,二十六日,在明堂举行祭祀仪式。二十九日,在石闾山祭祀地神,接见群臣,说:“朕自从即位以来,干了很多狂妄而荒谬的事,使天下人因困苦而为生活发愁,我后悔莫及。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力的事一律停止!”
田千秋说:“方士们说神仙之事的很多,但是都没有应验,臣请求将方士们全部罢免!”
皇上说:“大鸿胪说得对!”于是将所有方士和在庙里等候神仙的,全部遣散。
之后皇上常常对群臣自叹:“之前是我自己愚惑,被方士们欺骗。天下哪有什么神仙,都是胡说八道。节制饮食,服用汤药,最多也就是减少一点生病吧!”
[点评]
汉武帝终于能从嘴里说出了自己的错误,作为一个“很要面子”的主政几十年的帝王,真的难得。可是当年高祖创业,文景之治的大汉朝蒸蒸日上的局面却再也难以恢复了。
六月二十五日,以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田千秋没有其他什么才能,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资历,就因为一句话让皇上醒悟,就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拜相封侯,这是有史以来没有的事。但是,田千秋为人敦厚,有智慧,在丞相位置上,非常称职,比他前后几任丞相都强!
[点评]
梳理一下汉武帝时期任命的丞相,共十三位,分别是:卫绾、窦婴、田蚡、许昌、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汉武帝一向自负,又很专权,他要的丞相只是能够为他“干活”的“听话”的人,所以,丞相中没有几个有才能有政绩的,也没有几个得以善终的。倒是这个田千秋,因为一句话,几个月就当了丞相,并且扭转了汉武帝一向的纵横任性的行为,而且能够终老任上,主要原因还是到了生命晚期的汉武帝自己的“幡然悔悟”罢了。
在此之前,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上奏说:“西域轮台国 (现在新疆轮台县)东部有五千顷以上能够灌溉的农田,可以派兵屯垦,设置三位校尉分别管理,多种五谷;由张掖、酒泉二郡派骑兵警戒;招募民间强壮有力、敢于远赴边塞的人前去垦荒;逐渐在沿线修筑烽火亭,将长城向西延伸,用以威镇西域各国,护卫乌孙国。”
为此,汉武帝下诏 (即《轮台罪己诏》 ),对他已往的所作所为深表悔恨说:
“前些时,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多缴三十钱,用以加强边防,这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如今又奏请派兵赴轮台屯田。轮台在车师西面一千余里,上次开陵侯成娩攻打车师时,虽然取得了胜利,迫使车师王归顺,但因路途遥远,粮食缺乏,死在途中的尚有数千人,何况再往西呢!
过去是朕一时糊涂,听信了一位名叫弘的军候上书说:‘匈奴人将马的四蹄捆住,扔到城下,扬言蔑视我中国说,中国人,我给你马匹!’再加上匈奴长期扣留汉使不让回朝,所以才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兴兵征讨,为的是维护汉使的尊严。
古时帝王与卿、大夫商讨国家大事,要参照求神问卜的结果,如果不吉,就不能行动。以前我曾将军候弘所说的‘匈奴人捆其马’的奏书交给丞相、御史、二千石大臣、各位大夫、郎官、研究经典的官员等传阅,还下达到各个郡、国、都太尉等,都认为匈奴人捆缚自己的战马,是最大的不祥,或者认为匈奴是为了向我国显示强大,而凡是力量不足的人,总爱向别人显示自己的强大。方士、史官、星象家、望气家和负责求神问卜的官员也都认为是匈奴必败的吉兆,时机不可再得。还说什么这是遣将北伐,至鬴山(疑是位于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市。因匈奴这时的王庭在此)必胜。卦辞显示,诸将中派贰师将军前去最吉。
因此,我亲自点名派李广利前往,并诏令他务必不要深入。如今计谋、卦兆全部与事实相反。重合侯马通曾以俘虏匈奴探马,奏报说:‘匈奴人捆缚战马,是为了对汉军进行诅咒。’匈奴人常说:‘汉朝幅员辽阔,但汉人却不耐饥渴,只要我们放走一只狼,他们就会损失上千只羊。’从前李广利兵败,将士或战死、或被俘、或四处逃散,我每当想到这些,常感悲伤。
如今又有人奏请派人远赴轮台屯垦,想修筑亭燧,这是使天下人劳苦之举,而非对百姓的优待,这样的建议我不忍心听!
大鸿胪等人还建议招募囚犯护送匈奴使者返回,以封侯作为奖赏,让他们刺杀孤鹿姑单于,用以发泄我们的怨忿,而这样的事是春秋五霸都不肯作的。况且匈奴得到汉朝投降的人,常常浑身上下严密搜查,并加以盘问,此计又怎能施行呢!
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于严禁官员对百姓苛刻暴虐,废除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全力发展农业,恢复为国家养马的人免除徭役、赋税的法令,用以补充战马损失,不使国家军备削弱。各个郡、国二千石的官员,要分别上报本地饲养马匹补充边备的计划,这一计划与呈送户籍、财政簿册的人员一同赴京当面上奏。”
从此,汉武帝不再用武,封田千秋为富民侯,以表示要让他使百姓休养生息、增加财富。汉武帝还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精通农耕,他所制造的农具灵巧实用,将这些技巧传授给百姓,使老百姓用力少谷子产量高,民众都感到使用他制造的农具方便。
司马光说:
世上从不缺乏人才!武帝好征伐四夷之功,于是勇锐轻死之士就充满朝廷,开疆拓土,无不如意。等到他要休养士民,重视农耕,赵过这样的人才就出现了,教导人民耕耘,人民也由此获利。前后都是同一个君王,而他的兴趣转移,不同的人才就响应他而出现。假使武帝能兼有三王的肚量以兴商、周之治,他还会没有三代的贤臣吗?
[点评]
改弦易辙,与民休息。既是皇帝自己的醒悟,也是多年战争和大兴土木破坏的现实使然。
朝廷改弦易辙,自然会有相应的人才,汉武帝常年兴兵,就会有名将辈出,汉武帝重视农业,也会有赵过一样的农业专家,同样,汉武帝笃好神仙,就会出不少的方士骗子,汉武帝严刑峻法,相应就会出现大批酷吏。人本是各种各样,各具特点,关键看君主如何因为自己的政策、喜好,发现和使用他们。所以,不要怪秦桧、李林甫之奸恶,关键还是皇帝们心向小人吧。
[华杉先生评论]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说来说去都是群臣误朕,《论语》说,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大学》说:“一人定国。”有什么样的君王,就有什么样的臣子,都是“朕躬”一个人的责任。当武帝要全力征伐时,如果有一个人反对,他敢说出来吗?如果他说出来,他还能站在朝堂上吗?
领导者很难得到下属的真实想法,当领导者提出一个问题,回答的人,首先本能的反应是,如何回答对我有利,以及,如何在回答的过程中揣摩上意,随时调整,最终让领导觉得跟我有“共鸣”。
你可以想一想我们平时开会,老板提问征求大家的意见,其实他很多情况下目的并非要意见,而是要发现“人才”,而“人才”,就是跟他看法一致的人。他心里有倾向,看谁对得上,而且能给他补充。下属也懂得这个游戏规则,就揣摩试探着前进。所以你看最后答案揭晓,和老板对得上就喜形于色,没对上的就沮丧不堪,下次再来!
领导者这样去发现“人才”,就只能发现江充这样富贵险中求的“人才”。江充的一言一行,没有一件不中皇上的意,但最后的结局,是他的能量大到居然逼反逼死了太子。
《中庸》说: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舜的肚量,舜的大智慧,是他真的用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任其私智”,是一种内心的、本性的,真正的谦逊,一种“听话”的智慧。什么事都问问大家意见,然后呢,好察迩言,不但深远去考察,就是那极浅近的,也细细的琢磨,怕其中也有可以采纳的地方,别错过了。再之后,隐恶而扬善,这是鼓励言路畅通,那说得不对的,到我这儿为止,我不批评他,也不让他因为说得不对而丢脸,下次不敢说了,这是隐恶;说得对的呢,就表扬他,这是扬善。最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中庸之道,找到全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汉武帝哪有尧舜那样的仁心和肚量呢?他只是雄霸一生,到老了之后,气数将尽,才发现这世界上有自己办不到的事,而且过去所谓办成的事,也不值得那付出的代价,糜费天下,全民愁苦,去西域扬一下国威,有什么值得呢?他认怂了。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将以失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