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大学生入学后,有些新的问题凸显出来,这一波年轻人太卷了,卷的少了点人情味。
内卷这个词刚出来的时候,大抵算是一个中性词,甚至有些情况下和努力、拼搏混为一谈。但自从国家出手整治汽车行业内卷以来,这个词基本上就定性为负性词了。
两个身份,感受基本相同。一是2025级新生的家长,二是曾经从事过学生工作目前仍然关注大学生成长的高校工作人员,近一个月来接收的信息汇总起来,指向一个突出问题:这波孩子卷的让人感觉少了点人情味。
多年前曾有过一个结论,大学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这个词,用的很有意思。推进到现在,这波孩子经历过小学放学奔赴各种辅导班的忙乱,经历过严酷的中考分流,经历过高强度的高中学习……再加上不负责任的媒体制造出来的各种焦虑让父母也多少有点无奈地赶着孩子往前跑,这些内容只字未提却处处都在诉说:这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是个事实,但却不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的主题,本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陷入这无情的竞争中,卷了又卷,多么残酷的一件事。
认真学习似乎变了味,坐到前排第一考虑的因素不是课堂效率,而是要混个脸熟给老师留下印象;晚上熬夜学习不是因为专业兴趣,而是因为要在考公、考研中把假想敌淘汰;加入学生会的初衷也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而是因为要入党,给自己将来考选调生创造条件,参加学生活动,也纯粹是为了第二课堂的学分……由此,我们培养出来的所谓“优秀”的人,他的学识、能力、专业水平再高,但是底层支撑这些成绩的是功利心,是无情和冷漠,是自利和自私,这样的竞争真的是走了样,已经不只是残酷这么简单了。
作为家长,我更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成绩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但人生态度、生活状态、有没有学坏,有没有吃饱、睡好,和同学老师处的怎么样?学习压力大不大,最近的活动有哪些收获……这些是更重要的内容。
言辞有些过激,只是想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希望家长或者是同学能有些警觉,回归自己内心最本真的想法,从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角度思考问题,少些利益得失层面的计较,就算成绩未尽人意,但心里踏实,富足,应该是更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