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当看到文尾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那个断了线的,随风飘逝的风筝,一如当年,哈桑为他追风筝一样,心里喊着:为你,千千万万遍时,一股发咸的液体不知间流进了嘴里,一颗充满负罪感的心灵通过自我救赎,终于得到了些许轻松。
《追风筝的人》一本关于阿富汗人的家庭与友情、背叛与救赎的五星小说,文笔细腻,却尖厉如刀般揭露了人性。伟大的作品往往是悲伤的,看书的整个过程心情一直很沉重。看完后,我理解阿米尔某种情况下的自私怯懦、慌乱无措和逃避;也理解他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因为这是人性的真实反应。同时也更深深地感动于哈桑那份不含任何杂质的纯粹信任、忠诚和爱,兔唇的他总是双手放在嘴边笑着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那是怎样的勇敢与忠诚,又是怎样纯粹的一种情谊,让一个哈扎拉人即使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待他如初,关于阿米尔少爷他什么都能原谅,无怨无悔。
读书,不只是在读别人,更是在读生活,读自己。正如书中所说,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追风筝的人》让我想起了杨姨。她是一名虔诚的耶稣教信仰者,未曾谋面,只是二姨带她去传福音的时候,去过我家,见过我的照片,而我恰好也在包头,便要认我为干女儿。回包头后,第一时间去学校看我,还时不时地带我出去改善一下生活,逛一逛超市,给我买些吃的用的,和我聊聊天,鼓励我好好学习。那时候,宿舍的姐妹们羡慕我,“天降”一个干妈,还对我这么好。而我,其实内心有点排斥,不习惯,更不理解为什么一个陌生人会对你这么好?好奇耶稣教徒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和我们一样吗?每到周末时分,杨姨总是让我去她们家,给我做各种好吃的,而我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辞,在我心里除了怀疑杨姨的好之外,还用不好的想法度量过她的行为。再后来,杨姨可能感觉到了我强烈的排斥,便不再强行让我去她们家做客,而是通过二姨了解我的生活,从毕业到工作、结婚。后来,从二姨的描述中,我慢慢地懂了,杨姨不图我这个穷学生什么,心地善良的她只是纯粹的喜欢女孩儿,而又正好遇见我。对这件事,现在时不时想起,从心底感到羞愧,可最终什么也没有做。
长大了,越来越觉得不是世界复杂,是我们的心不再简单,更多时候是我们用龌龊的想法看扁了一颗纯洁的心。有时候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好,其实只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达,并不图什么。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钱权利益而成群结队,因贫穷和身份卑微而渐行渐远时,请珍惜身边那个待你纯粹的人,他不图你荣华富贵,也不攀你地位显赫,更不嫌你满身的不完美,只是单纯的因为喜欢或者一份恰好合得来的情谊,待你纯粹如哈桑般,为你,千千万万遍,请一定要善待他,因为遇见不易,若伤害也定不浅。
愿我们能善待每位相遇的人,即使世界再纷繁复杂,内心深处始终都流淌着浅浅的温厚,简单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