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文的三节课,讲述她在新西兰的奋斗史,一个普通姑娘如何成长以及蜕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和掌控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讲了很多话都非常喜欢。
她说,人一定要多去尝试,生命的前期积累多去体验和积累,才会知道后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确定自己的真心。
她说,每个人都是可以相伴,但灵魂注定孤独前行。
她说,要知道,去了解人生没有失败,只有经历。等整个人的视野和格局变得非常大的时候,人会变得宽容很多。
她说,当你做着你不喜欢的工作时,那是因为你还不具备有做你想做的那份工作的能力。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多尝试多去学习各种技能,当你认真去生活的时候,你是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的,因为胡思乱想的时间已经用来休息了。
她说,不劳而获的东西是无法持久的,当你确定一个目标,那么,你一定要不顾周遭,奋力前进。并且,女生一定要有钱,钱可以保护你的尊严,你的价值,你的安全感。当时的她自己学习调酒,学习看书,进阶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一年,打工攒学费。
第二年,伴工伴读。
第三年,住房车,更大程度上的自由与快乐。
亦舒说,生命从来都不是公平的,但是用得到的部分做到最好。那么,可以把一副牌越打越好,人可以不够强大,但是不能没有梦想。
每当吃苦的时候,委屈的时候,会对自己说:如果这些苦难不经历,就不可以实现梦想。在新西兰的时候,十几岁的人就会出来打零工,18岁就已经自己独立,离开家庭,自己租房子,作为生活的基奠,很多社交和工作经验可以从生活中获得,长大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儿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是年龄达标,但心理还不成熟。
当我第一年来到新西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生活技能是多么的匮乏。23岁的女生进入18岁的异国文化(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只能用夹缝中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东西。真正的成长和最有用的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一定要多善于管理自己的生活。
所有的孤独都可以找到倾诉的路口,如:读书,运动,远行。情商和智商以及耐挫折的能力,挫折才是最好的最宝贵的经验,一定要尝试去抗拒的解决,就像是进入迪士尼乐园,你把人生当做游乐场,跌倒了也不会哭,因为还要急着爬起来去玩呢。
一切的学习都源于“兴趣”,一切违背心愿的决定都是在浪费时间,短期的成就都来自于长期的积累。
学英语看英文原版电影,中英文字幕都放着,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越多的兴趣,越来越有趣,和外国朋友聊天。学习英文,可以看人物或了解典故,这样可以知道英文背后的历史文化。
要有学以致用的条件和能力,一定尝试练习以及巩固自己的能力,这一点真的是非常的重要。成年是相对应的“独立生活”,需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和一定的幽默感和孤独感。如果融入西方文化,只能是,过关的语言,保持不断进步的能力,这样你的触角可以发散到所处国家越来越多的一面。一定要聆听自己的声音并付出最大的努力啊,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真心想要的,以便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啊。
她说,太珍惜自己羽毛的鸟,怎么能够飞得远呢?经历是你写字最好的素材,写出伟大作品的人往往能够拥有更丰富的经历。只有经历才会让人的成长显得更好厚重。比方说,欧亨利的小说和毛姆的小说,写余罪的作家和严歌苓的文章,都有体现他们人生经历的一些方面。
我会以你为榜样,以李尚龙老师做榜样。
生活中,一件事儿,大多数人都去做的,不一定是对的,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多时候,有的时候你去做一件事儿,是因为你相信它是对的,我会做一切认为自己是对的事儿,没有失败,之后经历,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丰富饱满内心轻盈,在岁月老去时仍可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