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该怎样选择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个月,母校举办02届本科毕业十周年聚会。我们是个小系,全年级才42名学生,都在一个班,彼此很熟悉。在到会的26人中,大家普遍混迹普通,相互间差别不大,话题也不是很多。倒是两个没来参会的同学,反而成了大家谈论的焦点。

01

A同学是我们班最不合群的。四年同窗生涯,几乎没见过一次他和别的同学并肩走在一块的情景,无论什么时候碰见,他都是独自一人,永远都是急匆匆的样子,简单打个招呼,便快步离开。

联谊会、联欢会、生日会……,不管是什么样聚会,他是一概不予参加的。有事想找他,打电话是通常是行不通的,因为他基本上从来不接同学的电话。

除了一日三餐、上课和休息时段,他几乎每天固定地出现在三个地点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位于生活区西南边上的英语角、求知路西向东方向第四个路灯下约10平方米的区域和306教室。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本科毕业,A同学被保送到北大读研,之后又到美国读博,学业结束后进入美国某著名投行工作。

今年十一期间,A君回到上海,创建了自己的风投公司。因公司刚成立,许多重要的事情都等着处理,他就没有来参加这次聚会。

02

B同学喜欢热闹,哪有聚会,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嗜酒,潇洒,快意恩仇,喜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干了,你们随意”。

此君酒友众多,遍布校园内外,请吃邀喝者络绎不绝,曾创下连续138天不间断饮酒记录。用他本人的话说,不是在饮酒,就是在去往饮酒的路上。

在酒精考验中,B同学度过了四年时光。参加工作头几年,发展一直不太顺当,后来一怒之下回到老家,凭借重点大学的文凭,在县城一所小学谋得一教师岗位。

去年底,妻子和他离了婚。现在,他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日子颇为紧巴。他捎话说,本来也想来参加这次聚会,无奈二子太小需要照顾,没法来了。

03

除了A同学和B同学,我们班其他同学则较为大众,没有特别突出的特点,也没有称得上有趣的经历,一路正常地学习、恋爱、毕业,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生活,早泯然众人已。

04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在大学第一次班会上,辅导员曾告诫我们,要珍惜大学时光,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今天是昨天的累积,明天是今天的积累。

05

转眼,十年过去了。在这次聚会上,我们见到了辅导员,在聊起他在第一次班会上讲的这番话时,辅导员说确实记不清了,对大伙也忘得差不多了,倒是对A同学和B同学仍然印象深刻。

06

辅导员说,在大学期间他就给AB两个同学进行了画像,叫孤独的享受者和天使的埋葬者。他接着说,我记得在第一次班会上,我就给你们说过,孤独是杰出的预支,合群是颓废的开始。

07

是吗?我们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