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瞻炊臼 庄周鼓盆
zhāng zhān chuī jiù zhuāng zhōu gǔ pén
【注释】
(1)张瞻:唐代商人。
(2)炊:烧煮。
(3)臼:舂米器具。
(4)庄周:即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人,曾隐居南华山。崇尚自然逍遥,道家代表之一,著有《庄子》。
(5)鼓:敲击。
【语译】
张瞻梦见在臼中煮饭而妻死,庄子在妻子死后而敲盆唱歌。
【人物故事】
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梦》,卜人(为人占卜吉凶的人)徐道升说,江淮地区有位王生,善于解梦。商人张瞻将回乡时,梦见用舂米的臼煮饭,就请教王生。王生说:“你回去看不见妻子了。在臼中煮饭,当然无釜(fǔㄈㄨˇ,锅子,谐音“无妇”)啊!”商人回到家,妻子果然已去世几个月,才知道王生之言不假。
据《庄子.至乐》,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来吊祭,庄子正坐在地上敲打瓦盆而歌。惠子说:“妻子和你住在一起,养大孩子也老了自身,如今死了不为她哭泣也算够了,你还敲盆唱歌,不也太过份了吗?”庄子说:“并非如此。妻子刚死时,我怎能不感伤呢?但细查初始,本无生命;不仅无生命,而本无形体;不仅无形体,而本无气体。混杂于恍惚之间,变化而有了气体,气体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而死去,互相配合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人将安息于天地之间,而我却为她嚎啕大哭,自认为不通于命理,所以停止悲泣。”
【说明】
梦境有时是神的点化,或另外空间生命所展现的景象。有时是元神进入了另外空间,看到了过去或未来的景象,故能预见未来。美国林肯总统遇害前,梦见自己被暗杀身亡,即是一例。古时商人到外地经商,经常多年不回,不知张瞻梦境是否是妻子想告诉他,回家也已无妻了。
庄子妻死,他却“箕踞鼓盆而歌”。就顺其自然而言,生死是生命的自然现象,确实无需悲伤。但“丧尽礼,祭尽诚”(《弟子规》),也是对死者的尊重,庄子“箕踞”则是一种傲慢无礼的坐姿。箕踞是坐在地上,两腿弯曲以足底着地,或伸开双腿而状如畚箕,不仅不雅,也有轻视他人的意味。敲盆欢唱更令人难以接受,故惠子认为庄子此行过份不妥。顺其自然并非毫无约束,若能以平常心看待生死,且以礼约束自己,谨言慎行,才是做人应有的态度。
疏脱士简 博奥文元
shū tuō shì jiǎn bó ào wén yuán
【注释】
(1)疏脱:粗心、疏漏。
(2)士简:张率,字士简,南朝梁吴郡(今属江苏)人。曾任齐朝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梁朝相国主簿。
(3)博奥:博大深奥。
(4)文元:萧颖士,字茂挺,唐颍州汝阴(今属安徽)人,谥号文元。南朝梁鄱阳王七世孙,四岁能文。开元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对策第一。自恃才华而傲慢,一生仕途多舛。
【语译】
张率个性粗心大意,萧颖士学识渊博深奥。
【人物故事】
据《梁书.张率列传》,张率十二岁能作文,常每日限定作诗一篇,稍有长进又作赋颂。曾作〈待诏赋〉上奏,梁武帝看了很称赞,亲笔写下诏书答覆:“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你可说是身兼二者优点于汉宫了。”
张率喜好饮酒,事事宽大仁恕,对日常家务尤其不放在心上。担任新安太守时,派家中仆人载三千石的米回吴郡的家宅,送到时已耗损了半数以上。张率问其缘故,家仆回答说:“被鸟雀和老鼠啄啮而损耗了。”张率笑着说:“好壮硕的鸟雀和老鼠啊!”竟然没有仔细询问。
据清代褚人获《坚瓠续集》,唐代萧颖士有位仆人叫杜亮。萧颖士鞭打仆人甚为残酷,有人劝杜亮另谋他处,杜亮回答说:“我并非不能离去,只不过爱他的才学广博精深罢了!”
【说明】
张率对仆人有意的欺瞒,不仅没有怀疑,对损失千石米粮也不放在心上,只是笑笑说:“壮哉雀鼠。”其实他并非愚笨,应是心胸宽大之故,也没想到要追究,外人看来就是粗心得太夸张了,实际上张率非常聪慧有才华。司马相如作赋典丽而不敏捷,枚皋作文快速而不工巧,张率身兼汉朝二位才子的优点,写起文章既敏捷又工巧,相当不易。
唐玄宗开元年间,萧颖士科举及第,恃才傲物,无人能比。有一回突然遇到风雨,有位紫衣老人带着一个小孩来避雨,萧颖士见其闲散,肆意欺侮。一会儿风停雨歇,车马来到,老人骑上马,侍卫喝令行人让道而去。萧颖士连忙暗中打探,附近的人说是吏部王尚书。起初萧颖士常登门造访,未能谋面,令他非常惊讶害怕。明日,萧颖士写了封长信,登门谢罪,尚书王丘命人带他到廊下,坐着责备他说:“遗憾与你不是亲属,否则就要好好教训你。”顷刻又说:“你仗恃文学之名,如此傲慢怠忽他人,仅止于这次及第吧!”萧颖士最终为扬州功曹(郡守的属官)。(据唐《明皇杂录》)
《坚瓠续集.奴隶中可人》除了记载爱才的仆人杜亮,也描述了另一位忠仆劝主之事。北魏的甄琛喜欢下围棋,通宵达旦要奴仆拿着蜡烛照明,奴仆睡着就被责打。奴仆说:“郎君告别父母来到京都,如果为了读书举蜡烛,我不敢推托罪责,但现在因为下棋的缘故,任意以杖鞭打,不也是很没道理吗?”甄琛感到惭愧而后悔,于是改变自己努力读书。奴隶中确实也有可取有德之人。
仆人杜亮被打成了伤痨,口内吐血,萧颖士心里十分懊悔,亲自煎汤送药,捱了两月,杜亮死了。后来萧颖士得知杜亮当日不听劝告,定要跟随他的一番话,泪如泉涌,大叫一声:“杜亮!我读了一世的书,不曾遇着个怜才之人,终身沦落;谁想你倒是我的知己。却又有眼无珠,枉送了你性命,我之罪也!”口吐鲜血,数月命归,死前遗言与杜亮同葬。(据明末冯梦龙《醒世恒言》)
当年萧颖士若能谦恭仁厚,或许他的才学更能受到赏识。杜亮若能像甄琛之仆,以理劝导主人,而非一味顺从,或许杜亮和主人不致抱撼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