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生活?以怎样的方式生活?
最近有个工作上合作密切的同事要离职,让我感慨在大城市生活的不易,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挣扎。
说三个真人真事,分别代表了一种生活状态。
同事一:公司财务,85后妈妈,小孩儿三岁多。她和丈夫在上海工作,小孩在老家。因为没有上海户口,经济也不富裕,孩子在上海读书成问题,选择离职回老家发展。年后交接工作,回家找工作,照应老人,教育小孩。
回老家发展,陪伴在孩子身边,我觉得是比父母离家赚钱更妥当的选择。虽然教育质量受限制,但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学校教育重要百倍。
同事二:社媒后台运营岗,她和老公两人,大学毕业后从农村打拼到上海,因为老公刻苦努力有规划,已经年入百万,已在上海换了两套房,现入住一百多平大房。儿子五岁,父母给他输入的价值观是,好好上培训班,要听话,物质要求尽量满足。来自高考大省的他们,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上海高考,比外地考卷容易一些。男方的妈妈常年在上海帮忙打理家务和接送孩子,但婆媳关系很一般。
按摩师:孩子一岁,从农村来上海五六年,老公是车企技术员,收入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孩子在老家,计划长大后接到上海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虽然她自己对职业发展迷茫,但一定会在上海发展下去。
以上三种状态,有奋斗初期的小夫妻,有决定回老家发展的稳妥型,也有一家在上海立足,但仍需继续奋斗的上升期家庭。每个家庭都代表了在大城市发展的一种状态,一个阶段,也是很多人的缩影。
适合他们的就是最好的选择,祝福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