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生活?以怎样的方式生活?

在哪里生活?以怎样的方式生活?

最近有个工作上合作密切的同事要离职,让我感慨在大城市生活的不易,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挣扎。

说三个真人真事,分别代表了一种生活状态。

同事一:公司财务,85后妈妈,小孩儿三岁多。她和丈夫在上海工作,小孩在老家。因为没有上海户口,经济也不富裕,孩子在上海读书成问题,选择离职回老家发展。年后交接工作,回家找工作,照应老人,教育小孩。

回老家发展,陪伴在孩子身边,我觉得是比父母离家赚钱更妥当的选择。虽然教育质量受限制,但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学校教育重要百倍。

同事二:社媒后台运营岗,她和老公两人,大学毕业后从农村打拼到上海,因为老公刻苦努力有规划,已经年入百万,已在上海换了两套房,现入住一百多平大房。儿子五岁,父母给他输入的价值观是,好好上培训班,要听话,物质要求尽量满足。来自高考大省的他们,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上海高考,比外地考卷容易一些。男方的妈妈常年在上海帮忙打理家务和接送孩子,但婆媳关系很一般。

按摩师:孩子一岁,从农村来上海五六年,老公是车企技术员,收入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孩子在老家,计划长大后接到上海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虽然她自己对职业发展迷茫,但一定会在上海发展下去。

以上三种状态,有奋斗初期的小夫妻,有决定回老家发展的稳妥型,也有一家在上海立足,但仍需继续奋斗的上升期家庭。每个家庭都代表了在大城市发展的一种状态,一个阶段,也是很多人的缩影。

适合他们的就是最好的选择,祝福每一个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的时候,或者就是这几年,我一直觉得,我无所不能。 考试没考好,我觉得,我没有认真考。
    穿过耳朵的阳光阅读 247评论 0 0
  •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凯特到北欧参加学者交流会议,正好碰见了马克教授,他们几年前在纽约遇见过。 马克教授邀请凯特去他家...
    段维Tina阅读 834评论 0 6
  • 云儿轻轻飘,花儿迎风笑,鸟儿树上叫,春天到,冰雪,被融化,大地苏醒,万物重生,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奏响,春天舞曲,...
    一切美好阅读 761评论 5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