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当一个人还没有能力处理敌意和自体虚弱感时,头脑的伟大价值在于,其自我防御机制,把敌意压抑到潜意识中,这样头脑就觉知不到了。
虽然头脑会让你变得不那么敏感,但同时也给了你更多行动以及选择的可能,所以别抵触头脑。
关于“我”的概念
在这部分的内容中,老师使用过几个词汇,头脑自我、自我1、小我、内聚性自我、真我,此外还有讲的不多的“大我”这个词。
这些词汇在使用时,是有些随意,可能会导致你在理解上有问题,会在不断的迭代中,武老师会把这些术语更为严格统一使用。
他现在对这些术语做一些解释,也帮你回顾一下,之前的课程。
自我1和自我2,是教练技术的创始人提莫西·加尔韦在他的著作《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中提到的,自我1,头脑意识层面的自我,自我2,是指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
真我这个词,是沿自心灵的三层结构,把一个人的我分为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层这三个层次。
真我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真性情,而是根本自我,一旦进入到这儿,你会体验到你的自我与更大的存在相连,所以真我也可以说是“大我”。
除了这两组词汇,还有一对词汇需要补充复习一下,也就是“虚假自体”和“真实自体”。
当一个人认为他的自我就是自我1时,头脑和思维就是一切,这时他就是“虚假自体”,本来头脑只是自我的一部分,却被他当成全部,所以是一种虚假。
并且,这个时候一个人就会与自我2失去连接,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会被阻断,显得身体僵硬、情绪不自然。
“真实自体”是自我1和自我2一起存在的一种自体,并且,自我1是为自我2服务的。
你必须体验到你的心理活动是发自自我2,这时你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的。如果是发自自我1,你会体验到,自己是虚假的。
同时,课程中不断提到马丁布伯的“我”,“你”和“它”的术语,逐渐有一种认识,也许世界还可以这样区分:
属于内部的“我”,以及“我”之外的整个外部世界的“你”,而如果“我”不能与“你”相遇时,就会将“你”降格为“她”。
依照鲁米的诗,“我”与“你”与“它”是互为镜像的,都是意识的幻觉。甚至一切都是幻觉,包括时间、空间和物质。
这些各种各样关于自我的词汇,都是来自不同的理论,所以穿插使用它们的时候,会带来一些混乱。
所以在不断迭代中,武老师希望既能充分尊重既有理论又能一致的清晰表达,但又不是出于自恋而去创造理论和术语,让你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更为清晰透彻。
问答一
问:如果一个超自恋的人,他是体会不到外界的无常的,因为他永远都活在自己的头脑里。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武志红:这应该是不可能的,超自恋的人也没法永远活在自己头脑中,因为现实一定会击穿这个幻象。
例如自闭症患者,他们必须活在自己彻底掌控的、毫无变化的空间里,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控制感,而这个空间里有一点变化,哪怕是风吹草动,他们都会崩溃。
关于这一点经典的解释是,他们把这个死能量这个“坏”投射到外界,于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觉得是死能量导致的,因此感到恐惧。
他们希望活在自己的头脑中,这是一种极大的渴求,可是这绝不可能实现,毕竟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风吹草动?
同时,他们的内在也在发生变化,像性能量的出现和增长,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巨大烦恼。
武老师认为普通人也一样,外在世界掌控不了,内在世界一样也不能掌控,渴求恒常注定是一种幻觉,可我们的头脑还是渴求恒常,结果必然受打击。
问答二
问:怎样理解自我变化、死亡等无常与形成内聚性自我的关系呢?无常不是代表自我更不稳定了吗?
武志红:我们死死抓住恒常,特别是自我,非常惧怕死亡,可死亡无处不在。前文讲过一个念头,一个动力的生灭,就会让我们体验到生死。
也许我们恐惧的不是死亡,不是无常,而是无常背后的虚无,或者是一个充满敌意和力量的邪恶存在。
同时,我们还惧怕一切死亡都是这个充满敌意的邪恶力量所致,但当发现无常只是无常,那个时候也就不那么惧怕无常的。
至于内聚性自我,我们一再说到它的形成,要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上,其实就是我们惧怕“我”自己是死能量的制造者,是坏的,在这种感觉上内聚性自我就没法形成。
问答三
问:如果说失控不是非要歇斯底里的形式,在本质上是一层自我的消失,呈现另一层自我的话,我经历过。
并且不只是一次,我们都走在英雄之旅的路上,只不过才走了几关,很开心,但是对于新的改变也跃跃欲试。
只是这个过程不断的在背叛过去的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一回头定义不了自己了?
武志红: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内聚性自我,还有一个关于自我的术语,叫做自“我同一性”,指的是一个人有一个基本稳定的自我定义。
形成自我同一性的人,会呈现一种稳定的个性。如果不断背叛自己,那意味着在不断破坏自我同一性,最终没法回到原有的定义上了。
实际上,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基本感觉而已,并不是一个人真可以一直用同一种定义来定义自己。
问答四
问:必须自我1死亡,才能发现自我2吗?不能开开心心发现吗?
武志红:这是很好的质疑,当然是可以开开心心的,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中提摩西加韦也谈到的就是:
自我1和自我2合一的状态,不过你看他书中描绘的,多数还是离开自我1,进入自我2,不过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自我1本质上是帮助一个人进入自我2的。
问答五
问:如果自我二是失控带来的福利,那么失控过久想要回归于秩序,是不是自我1在反扑呢?
看了这么久的内容,我想如果能自如地在自我1和自我2之间切换,或许才是真的活出自我。
武志红:自我1和自我2,两部分的分列对应着内部世界的“我”和外部世界的“你”关系的分裂。
当一个人彻底弥合了“我”与“你”的分裂,就是了悟到一切敌意是怎么衍生出来的,因为没有了敌意的“它”,于是“我”和“你”也就可以合一了。
这个时候自我1和自我2就可以合一了,同时,知行合一就会变得很简单,因为意识和潜意识也合一了。
问答六
问:打开自己心中的玻璃幕墙,敞开自己的全部本真去拥抱外在世界的全部存在。
让自己的能量与之融合交流,容纳消化外界流经自己内心的一切好与不好的信息,把不好的边程相对较好的能量再传送出去,使一切都能自由流动。
这是不是就是合一?是不是我与你之间能量是自由流动的,我与它之间没有能量的流动?
武志红:“我与它”的关系中,“我”在利用、吞吃“它”,这常常是一个单向的能量,是我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作为目标或工具的“它”之上。
“我与你”的关系中,“我”与“你”同样尊贵,甚至“你”更尊贵,我臣服于你。
总之,我任由你的能量穿越我,同时我也能将能量自由地流向你,我体验到好像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所以能量流动很自由。
问答四
问:发生任何问题我都觉得无助,感觉外界不友好。这时候只能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拖延着,不去解决,我应该去接受自己这种现状吗?怎么才能做到勇敢地面对问题呢?
武志红:这种状态下,你需要得到帮助。可以说,这是你的自我被破坏,但没有内聚性自我,所以破坏后就像是被瓦解了一样。
少数时候,这样呆着,也是在积聚能量,让瓦解的自我重新聚合,然后就可以出去了。
但这样太慢、太难,代价也可能太大,这个时候最适合的是寻求关系的帮助。借助关系的力量,先提供一个外部容器,再内化这个外部容器,增强自己的“自我”这个容器。
武老师认为,有时候药物治疗也很重要,药物治疗常常是降低或升高一个能量,从而达到一个人的自我能使用能控制的程度。
问答八
问:最初看到“无常”这个主题时,以为是要讲人如何面对死亡的话题,看了两节觉得好像是要说人面对自我死亡时的一些问题。
请问人面对亲人或其他关系亲密的人的死亡时,应该怎样进行心理调试呢?
武志红:因为心理学课一直在谈“自我”,所以到无常这,也没怎么谈及亲人死亡带来的问题。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推荐瑞士心理学家维蕾娜·卡斯特的著作《体验悲哀》。
简单来说,我们不仅要体验悲伤,完成哀伤过程,还要获得这种感觉:
爱是不会失去的,任何外部世界的实在之物,都藏在内部世界之中,外部世界有失去,可内部世界对应着的存在并未消失。
当然,内部世界也一样是无常的,在彻底了悟生死与善恶前,我们需要假借一下爱与内在世界的恒常感。
思考
人都需要被看见,但如果这份渴望,别人看不见,那对我来说,这种感觉就是被屏蔽,被漠视,被拒绝,就很容易转过来,讨厌那个拒绝我的人。
我的金钱观受到很大冲击。出生、成长在一个匮乏的家庭里,从小身边人就告诉我资源不够,你要节约,不是必须的消费就要都要终止、停止、禁止。
我也是一直这样生活的,就像那个被关在笼子里的熊,还没有意识到:我有翅膀,我可以飞翔;我有鳞和鳃,我可以潜水。啊,这个世界真的好,因为我有着各种可能。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