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命令的工作方式
遇到困难怎么办?上级说怎么办怎么办,这种方式现在还比较普遍。
2.基于经验的工作方式
遇到困难怎么办?原来怎么办,现在还怎么办。
3.基于学习的工作方式
遇到困难怎么办?同行们怎么办,我们就去学习他怎么办。
4.基于研究的工作方式
遇到困难问题怎么办?先分析分析这个问题表现在什么方面,再分析分析他背后的原因有什么,然后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着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事实上,我们应该把第四种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式,我们的工作名称中就提出了对我们工作方式的要求。)
基于研究的工作方式的三个特点。
1.善于透过成绩去发现潜在的问题,做到不为成绩而沾沾自喜,敢于直面发展中的问题
2.善于洞悉问题的因由与契口,做到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风格的基础上判断析理
3.面对困难与问题,从可以作为处入手,敢于尝试善于实践, 敢于尝试善于实践, 探求解决问题的 建议
研究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惧怕问题,能找到问题的存在,入门三分地去分析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社会缺少的不是智者,缺少的是行者,是思考并行动的人。
老师的研究从问题开始,老师的研究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建议。《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
教研员是以服务于老师为前提,教研员的要求:擅教学,会研究,善组织,能指导。
教研员如果看问题和普通老师一样,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研员,教研员要比普通老师看问题要深,视野要比普通老师开阔。教研员也是来自于老师,锋芒在“思考”,来自于学习研究,光想不做也是不行的,还要实践。教研员教研之本就是把你的研究区域化。
教研工作转型
1.综合视野:以综合思维推进学科协同作战
2.学生立场:让“学生”成为教研工作出发点
3.学习转型:基于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4.实证方法:从经验型教研走向实证式教研
5.教研策划:实践教研活动的“三维目标”
综合视野:从学科独立研究的状态,走向加强学科间的互动与促进,在学科教研工作中体现综合思维,提高教研员综合思考的能力,以综合思维促进学科协同研究。现在教研员一般都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
例子:1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语文教研员组织了一次综合教研活动。2.班级协同教研。
给老师的建议:
学科联合教研,促进开放思考
综合视野切入,体现学科特点
初中学科命题高级研修班
(1)提前作业。学员报到前原创完成1/3份试卷,带着原创命题的体验与初步素材参加研修。
(2)第一轮案例分析。每科邀请观察员3人,针对学员的提前作业,作分析点评报告。
(3)第一轮分组磨卷。每科组成6个命题组,根据《中考说明》与观察员的分析指导,以原有素材为基础,磨合命制1份试卷。
(4)第二轮案例分析。每科邀请命题研究专家结合各组的试卷,作学科命题技术及例评的报告,提高命题技术的整体认识与策略。
(5)第二轮分组磨卷。各命题组再磨卷,梳理提炼命题技术与策略。
(6)说卷展示。各命题组分别作15分钟的展示发言,阐述本组试卷的构思、重点试题的命制思路以及命题策略的提炼与体会。然后学员与观察员集体评分,评选“优秀试卷”。
(7)命题技术生成。观察员在指导各组磨卷中,结合学员形成的认识,作30分钟的“生成性的命题策略与命题技术”的微型讲座
每位学员须完成的研修任务
(1)培前作业;
(2)参与命题小组的磨卷研究;
(3)听取专家讲座与观察员的指导;
(4)提交一份关于命题策略与命题技术的思考的体会文章
每个命题小组须完成的研修任务
(1)第二天下午17:00前完成试卷(第一稿)
(2)第四天下午16:00前完成试卷(第二稿)
(3)在第五天上午作15分钟的说卷展示发言
综合工作哪里做,中间地带找突破。某某学科教研员一般一到学校,就直奔学科教研组了,其实我们缺失了教学管理这一板块。例如月考问题。举例子:烧饭十分钟,掀开锅盖九次,看饭熟了没?
月考就是,不惜以干预学习的过程为代价,满足管理者质量监控的欲望。(干扰学习过程)周周练,月月清。(对数学可能有效,对语文是胡来)
语文学习是螺旋式进步,数学是链条式进步。
月考的前身就是单元测试。
今天的学校是因为我们将终结性评价的思维与方法滥用在形成性评价中,从而始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环境不见了。
上课的老师,编作业的老师和出试卷的老师应该是同一个老师,现实中是不同的老师在做这个事情。不会编作业和出试卷的老师都不是合格的或者优秀的老师。
很多地方抄写地方教程都会编《可爱的杭州》《美丽的海岛》《美丽许昌》等等,乡土教材未必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地方课程,那是地委宣传部最需要的课程。
核心素养六条第一条就是“学会学习”
张丰: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问题,带领学生学会学习。小学16个,初中16个。
学生立场:
从重视“教书”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再到核心素养框架,我们从“知识为纲”的教学,到指向可观察的行为目标,再到为了淀积于学生身上的品格与关键能力,教育目标的视角正经历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立场”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实验求证
(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前先思考以下问题)
请你试着用手蘸水在桌上写字,并跟同桌比一比,看谁干得快.桌上的水干了,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知道,这种现象叫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生活中还有大量此类现象,请举出3个 .
晾衣服时,哪些方法可使湿衣服尽快变干?(请尽可能多地写出) .
从各种使湿衣服尽快变干的方法中,你猜测影响某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若要在科学课堂上验证你的猜测,你会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控制常量与变量?
如果在阅读教材后看这些题,这就是很糟糕的问题。如果是阅读教材前思考解决,这几个问题就很有意义,前后联系。
(现在课堂的问题就是以练代交)
(谈:沉默三分钟的重要性-教学的留白)
(教师习惯一问一答,喜欢提问举手的孩子,其实教学的价值都在不举手的孩子那里。)
美国课堂:二战后的德国
(请同学们看电影并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张纸是让学生开放性地记录电影中的事件以及主要信息;
第二张纸是让学生在一个时间轴上整理这些关键事件,并将美、苏、英等国的对德主张与政策也整理到这个时间表上,梳理其中的逻辑与线索;
第三张纸上有若干演讲词的句段,每一句段后老师设问:这是谁的speech?什么时候讲的?他为什么这样说?其意指是?标志?
老师的教学提供了资源和支架。在课堂上,我们没有看到老师的教授,没有听到课堂上精彩的师生追问和对答,课堂上只有孩子默默的观看,默默的记录,默默的整理和间或的讨论。虽然老师的教学连10%都没有,但是学生的学却真正发生了,把阅读分析的活动作为了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是把解题的内容作为了主要内容。
很多地方习惯以区域性统考来督促学校重视考试,学校以月考催逼师生。这种将选拔性评价贯穿学习全程的错误做法,挫伤大部分学生真实学习的积极性。
教研系统必须意识到这种教育质量管理的机制之弊,在评价制度的架构、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结果的呈现等方面积极改革,探索建立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
这种将选拔性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方式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横向比较的评价对70%的学生是挫伤的。
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特点:基于标准,能力不一,异而不死,活而不难。
如果孩子以记忆和背诵的形式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答案不给分。你必须是理解了,然后才能在文中找到实例。基于实例的说明,才会给分。
以上老师的评语,对学生对在哪里给予明示并给予强调,这样孩子将继续是对的。对孩子不当的地方,他采用追问的形式,启发孩子进一步的思考。
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教师组织状态”的学习向“学生自组织状态”的学习,再走向“技术支持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是无法拒绝,这是教研工作必须迎接的挑战
预学作业-随堂作业-课后作业-单元作业-周末作业-假期作业
-预学作业:思考的铺垫,梳理练习,及时反馈。
-随堂作业引导学习进程,促进理解,辅助记录,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
巩固理解,及时整理,帮助记忆,提高熟练性,诊断缺陷。
-单元作业
整理结构化,提高熟练性,针对性补偿。
-周末作业
-假期作业
有的作业是引导预习的作业。有的作业是促进理解的作业。有的作业是帮助记忆的作业。有的作业是提高熟练性的作业。有的作业是用来诊断的作业。有的作业是补偿性的练习。有的作业是促进学生合作的合作作业。有的作业是加深孩子体验的实践作业。有的作业是帮助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积累性作业。有的作业是帮助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整理作业。
学校教育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获得思维的方式。
用证据支持教研。不能光凭感觉、印象判断问题,要学习证据获得的方法,重视证据的积累,从“经验型”走向“实证型”,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
——上海市教研室徐淀芳主任
用证据支持教研。不能光凭感觉、印象判断问题,要学习证据获得的方法,重视证据的积累,从“经验型”走向“实证型”,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
——上海市教研室徐淀芳主任
有效教研活动的观察视角 研究主题和形式的针对性
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
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
关注过程的生成性
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张红娜:1.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有针对性。2.选题视角独特,直面学生的错误。3.问题驱动式的教学形式,让参与的老师带着问题去思考。4.教师的参与度广,有独立的思考,有相应的讨论交流。5.主持人的点拨引导提升很到位。
崔兰兰:教研到最后的内容有实用性,有推广价值,有实用。
魏四方:类似于头脑风暴的一种教研模式,每个成员在分享他人的经验的同时,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对每一个成员都深入公平的参与,民主性体现很好。
吕蔚屏:1.从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入手,选题更有针对性,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突出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老师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3.这个教研活动的流程是:反思-发现-共识-分析-讨论-解决-总结。这样的流程设置有层次,有阶梯性,有深度,有广度。结合这两天的学习,他就像我们前面专家讲的小课题研究,选点小、细、实,利于操作,自然研究效果也会非常明显。
如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样,这样的教研活动也是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思想,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思考。
代新旭:1.选题具有研究性。2.目标定位具有针对性。3.研讨过程体现了体验性。4.贯彻了以教师为本,以研讨对象为中心的教研形式。5.结论现场生成。这个教研模式是新型的,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是“真的发生”的教研模式!
李淑君:从教研氛围来说,从事件入手,把大家带入一个情境,直到最后的事情解决,没有教研员的高高在上,而是一个大家互助成长的一个过程。
发言者 聆听者 评议者
对话者 主持者 作业者
如果想让教研活动的参与有价值,其实是通过它的生成表现出来的。
有哪些生成的方法呢?举例:论坛活动中设置群众评委,填写群众评委评分表,一部分要记录,一部分要评分,评价标准是:有质量的论坛发言应该是,观点正确鲜明,表达顺畅清晰,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有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记录的方法也就是指导你发言的方法。
这个评价标准拆开了也就是四个角度:1.观点有没有。2.表达怎么样。3.问题分析出来没有。4.有没有建议。5.观点科学不科学。6.表达有没有条理。7.问题分析的有没有针对性。8.解决办法有没有操作性。
裸备:独立备课在先,参考资料在后。要关注到沉淀和生成的过程,宁可少一些讨论的环节。
估计教研员同课同构,同课异构,走上课堂。这个过程每一个人都可以扮演三个角色:上课的人,听课的人,观摩评课的人。体会不同的角色的感受,增加体验性。
例子:试卷考试:出题,换题,考试,改卷,答卷……
对象分析(例如:如果是教研员来,我们就分享教研工作的经验。如果是业务校长来,我们就来强调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反思和改进)-目标预期,我们每一个活动,背后都有一个我们想要达成的结果,要有针对性,比如这个ppt.显示的几个教研活动上面都有一行红字,这红字就是这次教研活动要达成的目标。
还有“策略与方法的生成”和“体验与交流”。这一个代表的是间接经验,一个代表的是直接经验。
“研修”指向的关于教师实践的策略性的知识
“研修”是以经历[完成实践任务]为基础,以体验和反思为主要学习方式的
“研修”的关键在于蕴含研修目标的、结构性的实践任务的策划。
“研修”的真正主体是学员,导师的价值在于策划、引导和关键性的点与助。
这是一场走心的讲座,基于研究的工作方式,从问题、实践、建议,面对我们教研员这个角色,特别是在面临新时代的考验中,针对我们的困惑,针对我们的迷茫,张主任从综合视野、学生立场、学习转型、实战方法、教研策划五个方面,像剥洋葱一样,入情入理的报告,可以说是层层深入,既精心可口,又辛辣入眼。
张老师语言幽默,案例鲜活,中外对比,实证论述,参与互动,妙趣横生,关注热点,引发热议,太接地气了。敢于直面问题,激发了我们的思维,让学习真的“现在就发生了”。现场我们已经开始了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教师研修的策划,相信我们回去后,我们的教研工作一定会转型,而且会转的越来越好!我们有信心!再次感谢张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