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176天#
徐志摩,一个浪漫主义的近现代诗人、文学家,今天我们来读他的演讲稿《海滩上种花》。
文章主要用一个小男孩在海滩上种花的意象引入,文章行文虽然啰嗦,但是观点不难总结。小男孩在海滩上种花,他并不知道花儿无法在海沙里存活,他只知道守护美丽的东西,又从而引出为原则、科学、真善美牺牲的人。文章有几段文字都能概括作者的观点:
我们现有的文化只是人类在历史上努力与牺牲的成绩。为什么人们肯努力肯牺牲?因为他们有天生的信心;他们的灵魂认识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虽则他们的肉体与智识有时候会诱惑他们反着方向走路;但只要他们认明一件事情是有永久价值的时候,他们就自然的会得兴奋,不期然的自己牺牲,要在这忽忽变动的声色的世界里,赎出几个永久不变的原则的凭证来。
归根是我们失去了我们灵性努力的重心,那就是一个单纯的信仰,一点烂漫的童真!不要说到海滩去种花——我们都是聪明人谁愿意做傻瓜去——就是在你自己院子里种花你都懒怕动手哪!
所以朋友们,你们都是青年,都是春雷声响不曾停止时破绽出来的鲜花,你们再不可堕落了——虽则陷阱的大口满张在你的跟前,你不要怕,你把你的烂漫的天真倒下去,填平了它再往前走——你们要保持那一点的信心,这里面连着来的就是精力与勇敢与灵感——你们要不怕做小傻瓜,尽量在这人道的海滩边种你的鲜花去——花也许会消灭,但这种花的精神是不烂的!
分析:
文章到最后,其观点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相似之处,明明知道海滩上种花不能存活,却偏偏要去种,这是为了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这个材料也可以反面来运用:有种花的精神,也要有种花的常识,有种花的行动。一则要为花朵找到合适的地方,而是要动手去栽种,如此才能令种花的精神开出花来。
总结:
①关键词:努力的方向,精神,可为与不可为,牺牲
②用处:用于论证“精神不死”/“人要有梦想/目标”等类似论点;反面则可以论证“光有梦想不行,还要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力”。
【潜冥的碎碎念:徐志摩的行文极其浪漫,我不建议同学们模仿他的文笔用在考场上,因为容易东施效颦,以至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辞藻堆砌却言之无物,考场作文应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明确清晰的观点,其次才是动人优美的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