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第二个群,人数不多,所以也不是太忙,80多人的群最后成交了一例,算是低于2%的成交率了。不过就我而言,第二个群带来的收获还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建群流程以及话术应用越来越熟练。
第一个群的时候,更多的是生搬硬套给定的话术,甚至严苛到了想要制定几点几分发送什么话术的地步。但是第二个群建立起来后,觉得发什么话术是要看群动态反馈的,话术不能多,不能太杂,不能淹没了本来就不太多的群友反馈信息,让人觉得助理非常死板。
这个时候,也就理解了老徐提到过的“只字不差”阅读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转发过以后才发现内容与群里的情况并不匹配,然后就要花费很多口舌去给之前的转发“擦屁股”。
这一点,要保持关注,不可再犯。
其次,对课程的理解。
本次建群,也是第三次听老师讲的课程,理解出的内容也不太一样。之前记下的是各种记忆:圆周率50位、郑成功收复台湾年份、鲁迅代表作、十几个单词的拼写。但是多遍听下来,会发现这些只是记忆方法投射出来的“象”,其实本质还是对记忆对象的思考、理解、联想和记忆,或者说是在大脑的印记。
归根到底,学到的应该是记忆的方法,或或面,或线或片,而不能因为一个圆周率之类的例子而沾沾自喜。更应该是用这种方法,去发散思维,记忆更多的内容。
其实记忆的方法,也不过是对记忆对象的动脑思考。有人说时间花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收货,对于大脑也是一样,脑子用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收获!
最后,是对自己瓶颈的思索。
第一个群成交4例,第二个群成交1例,问题在于没有能把群做大,把用户基数变得更大,从而扩大成交数量。
以后的方向,就应该是想办法把群裂变到更大单位,有了更大的基数,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下一步,就要去搜索、试验各种裂变方法,红包也好,多层建群也好,多尝试,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会把自己的收益扩大化。
两个群建下来,就这么多感想,原计划99-95群都做练手用,收益在其次,主要是得进步。所以,要保持心态,虚怀若谷,去行动,去实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